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18:46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多年来关于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才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讨论认为,体育强国基本上都是对国际体育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一个国家要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不仅取决于自身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而且还必须具有外界认可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各种体育大赛中揽获了不少奖牌,然而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并没有赢得与之匹配的影响力,要想成为体育强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作为现代竞技体育的主要发源地,对国际竞技体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研究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全面总结其有益经验,为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供借鉴,这不仅在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而且在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历史学、跨文化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为指导,从影响力的视角,围绕英国体育文化与国际竞技体育关系这一核心命题,重点分析了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系统总结和归纳了相关的经验与启示。...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英国在历届奥运会中各项目获金牌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术文化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 王智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2]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及其启示——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J]. 浦义俊,吴贻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3]论英国文化传统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J]. 甄嫒圆,缪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初探[J]. 关世杰. 对外传播. 2015(01)
[5]全球化背景下竞技体育强国的“项目平等”评价指标探析[J]. 刘志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6]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探究——以英、美两国为例[J]. 邱雪. 中国体育科技. 2014(06)
[7]近代体育发轫于英国的文化学研究[J]. 文秀丽,何元春,刘传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10)
[8]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J]. 陈林会,刘青.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6)
[9]转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J]. 鲍明晓,李元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1)
[10]国际政治视野下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研究[J]. 陈世阳,闫旭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博士论文
[1]西方近代体育思想史研究[D]. 杨海庆.苏州大学 2015
[2]论国际竞技体育话语权[D]. 廖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形成与演进[D]. 顾春雨.北京体育大学 2013
[4]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D]. 邱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3
[5]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 史友宽.河南大学 2013
[6]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研究[D]. 张爱红.北京体育大学 2012
[7]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8]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 王静.北京体育大学 2011
[9]当代中国武术社会影响力研究[D]. 袁金宝.福建师范大学 2011
[10]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 王英峰.北京体育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时期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D]. 邱玲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中国梦”视域下体育文化建设探讨[D]. 杨雪红.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D]. 任明慧.河南大学 2015
[4]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D]. 郑国锋.延安大学 2014
[5]英国优秀运动员模式研究[D]. 黄鑫.成都体育学院 2014
[6]中西体育文化比较[D]. 张键华.武汉体育学院 2014
[7]英国精英运动员培养体系研究[D]. 孙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3
[8]英式橄榄球: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D]. 张晋同.成都体育学院 2013
[9]信息时代媒介影响力研究[D]. 孔柳.云南师范大学 2013
[10]我国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吴俊娜.北京体育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6071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英国在历届奥运会中各项目获金牌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术文化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 王智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2]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及其启示——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J]. 浦义俊,吴贻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3]论英国文化传统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J]. 甄嫒圆,缪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初探[J]. 关世杰. 对外传播. 2015(01)
[5]全球化背景下竞技体育强国的“项目平等”评价指标探析[J]. 刘志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6]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探究——以英、美两国为例[J]. 邱雪. 中国体育科技. 2014(06)
[7]近代体育发轫于英国的文化学研究[J]. 文秀丽,何元春,刘传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10)
[8]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J]. 陈林会,刘青.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6)
[9]转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J]. 鲍明晓,李元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1)
[10]国际政治视野下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研究[J]. 陈世阳,闫旭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博士论文
[1]西方近代体育思想史研究[D]. 杨海庆.苏州大学 2015
[2]论国际竞技体育话语权[D]. 廖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形成与演进[D]. 顾春雨.北京体育大学 2013
[4]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D]. 邱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3
[5]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 史友宽.河南大学 2013
[6]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研究[D]. 张爱红.北京体育大学 2012
[7]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8]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 王静.北京体育大学 2011
[9]当代中国武术社会影响力研究[D]. 袁金宝.福建师范大学 2011
[10]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 王英峰.北京体育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时期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D]. 邱玲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中国梦”视域下体育文化建设探讨[D]. 杨雪红.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D]. 任明慧.河南大学 2015
[4]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D]. 郑国锋.延安大学 2014
[5]英国优秀运动员模式研究[D]. 黄鑫.成都体育学院 2014
[6]中西体育文化比较[D]. 张键华.武汉体育学院 2014
[7]英国精英运动员培养体系研究[D]. 孙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3
[8]英式橄榄球: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D]. 张晋同.成都体育学院 2013
[9]信息时代媒介影响力研究[D]. 孔柳.云南师范大学 2013
[10]我国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吴俊娜.北京体育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6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2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