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对阵左手持拍选手与对阵右手持拍选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7 03:00
羽毛球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运动员在面对不同的对手时所采用的技战术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就李宗伟对阵左手持拍选手(对左手)和对阵右手持拍选手(对右手)时技战术的区别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分析李宗伟在比赛中对左手与对右手的技战术运用的规律特征,进而发现其技术优势与不足之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果:1.李宗伟最常使用的发球技术为发近网小球,辅以平快球,未使用后场高远球的发球方式,对右手时选择平快球的发球方式比对左手时高出2.54个百分点。发球落点区域更倾向选择前场的5号及1号区域,后场所占比例极少,但对右手时选择6号区域比对左手高2.88个百分点,具有统计学意义。2.接发球技术中使用最多的均为前场搓放球。对左右手持拍选手时,使用挑球所占比例分别为10.72%、1.88%,具有显著差异。对左手时,接发球线路及落点主要以直线前场和斜线后场为主,而对右手则以直线前场和斜线前场为主。3.李宗伟第三拍技术后场运用比例最高的是吊球,前场是挑球。对左手时未使用过点杀及中场挑球技术,对右手时未使用过低吊及扑球技术。第三拍都是以主动击球为主,被动球为辅。4.在...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阵左手持拍选手接发球线路落点
对阵右手持拍选手接发球线路落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谌龙VS李宗伟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 刘大正.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6)
[2]2016羽毛球亚锦赛男单比赛技术对比分析——以谌龙VS李宗伟决赛和林丹VS李宗伟半决赛为例[J]. 边福荦. 体育科技. 2016(04)
[3]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比赛技术对比分析[J]. 张博,李欣蓉.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1)
[4]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李宗伟VS谌龙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J]. 颜炳国,管颖.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05)
[5]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以林丹VS李宗伟多拍相持技战术为例[J]. 雷巍,熊文颖,王珽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02)
[6]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 刘丹,聂上伟,孔明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7]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林丹、陈金、李宗伟、陶菲克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研究[J]. 王珽珽,范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8]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 杨成波. 中国体育科技. 2008(06)
[9]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J]. 虞丽娟,张辉,凌培亮. 体育科学. 2008(10)
[10]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虞丽娟,张辉,戴金彪,杨再淮,孟范生,史芙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03)
硕士论文
[1]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点的对比分析[D]. 谭川.成都体育学院 2015
[2]世界高水平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D]. 张斌.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我国羽毛球男单运动员谌龙技术特征分析[D]. 李衍军.武汉体育学院 2015
[4]对世界羽坛三名优秀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 黄勇.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林丹与李宗伟的技战术对比研究[D]. 林洋.江西师范大学 2015
[6]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李宗伟与林丹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D]. 陈勇.辽宁师范大学 2015
[7]对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林丹、李宗伟后场进攻技术的对比研究[D]. 姜来.北京体育大学 2015
[8]当代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分析[D]. 彭涛.北京体育大学 2014
[9]影响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攻守能力的技战术因素分析[D]. 戴卫平.北京体育大学 2013
[10]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特点研究[D]. 秦广阔.首都体育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053583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阵左手持拍选手接发球线路落点
对阵右手持拍选手接发球线路落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谌龙VS李宗伟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 刘大正.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6)
[2]2016羽毛球亚锦赛男单比赛技术对比分析——以谌龙VS李宗伟决赛和林丹VS李宗伟半决赛为例[J]. 边福荦. 体育科技. 2016(04)
[3]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比赛技术对比分析[J]. 张博,李欣蓉.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1)
[4]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李宗伟VS谌龙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J]. 颜炳国,管颖.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05)
[5]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以林丹VS李宗伟多拍相持技战术为例[J]. 雷巍,熊文颖,王珽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02)
[6]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 刘丹,聂上伟,孔明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7]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林丹、陈金、李宗伟、陶菲克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研究[J]. 王珽珽,范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8]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 杨成波. 中国体育科技. 2008(06)
[9]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J]. 虞丽娟,张辉,凌培亮. 体育科学. 2008(10)
[10]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虞丽娟,张辉,戴金彪,杨再淮,孟范生,史芙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03)
硕士论文
[1]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点的对比分析[D]. 谭川.成都体育学院 2015
[2]世界高水平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D]. 张斌.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我国羽毛球男单运动员谌龙技术特征分析[D]. 李衍军.武汉体育学院 2015
[4]对世界羽坛三名优秀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 黄勇.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林丹与李宗伟的技战术对比研究[D]. 林洋.江西师范大学 2015
[6]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李宗伟与林丹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D]. 陈勇.辽宁师范大学 2015
[7]对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林丹、李宗伟后场进攻技术的对比研究[D]. 姜来.北京体育大学 2015
[8]当代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分析[D]. 彭涛.北京体育大学 2014
[9]影响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攻守能力的技战术因素分析[D]. 戴卫平.北京体育大学 2013
[10]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特点研究[D]. 秦广阔.首都体育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053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5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