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9:14
  科学选材是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球感作为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的一项重要生理、心理机能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它是运动员自身能力基础上所产生的专门化感知觉能力的综合反应,是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选材和评价的一项关键指标。因此,为了更科学的评价运动员球感水平,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的评价与诊断,为使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构建乒乓球运动员球感指标测定与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球感进行了测定与评价,构建了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如下:(1)建立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构成。并通过实地测试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项指标层类的典型指标,分别为选择反应时X3、时间知觉X5、3.5米侧滑步S5、最大握力WL、坐位体前屈S6、正手攻球J6、发下旋球J

【文章来源】: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评价研究


测试现场

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评价研究


测试现场

深度知觉,测试仪


2)深度知觉指标的测试是采用北京生产深度知觉测试仪(见图 3),对被测进行测试。测试方法: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 1m 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被测试者观察中间移动中的棒和中定的棒是否对齐,判断得越准确越好,误差是“0”为最好。由前一后和由前各测四次。顺序及距离随机排列。一、三、五、七次是由前一后移,二、四、八次由后一前移动。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分别由前一后和由后一前的平均数。3)动觉方位的指标测试采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见图 4)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验开始前让受试者侧立于仪器前,让肘关节的中心点(肱骨外上踝处)正对周的圆心。上臂固定,以肘关节为轴心屈伸前臂进行实验,重复做三次,让者体会肌肉的感觉。接着给受试者戴上眼罩,再按上面所要求的屈度再做三次验者观察每次前屈的角度和原来的要求角度相差多少,或超过多少,将其结录下来。平均误差值越小,表明肘关节动觉感受性越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小学生羽毛球球性、球感的培养[J]. 杨斌,詹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02)
[2]“球感”训练在少年儿童羽毛球启蒙学习中的实验分析[J]. 陈秋如,李利华,刘敏.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18)
[3]山东省乒乓球优秀男子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研究[J]. 孙任.  山东体育科技. 2012(03)
[4]动觉机理的研究进展[J]. 陈玉璞.  搏击(体育论坛). 2011(04)
[5]浅析乒乓球运动的手感与球感的培养[J]. 许欣.  文学教育(中). 2011(04)
[6]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优化控制模式研究[J]. 程序.  湖北体育科技. 2011(02)
[7]乒乓球球感形成的方法与策略探析[J]. 杨华东,方成军.  新西部. 2010(06)
[8]浅析乒乓球运动的球感和球感的训练[J]. 王荣.  体育师友. 2009(05)
[9]对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初步研究[J]. 程云峰.  福建体育科技. 2008(01)
[10]青少年乒乓球球感的培养[J]. 朱丽娜,李小军.  少年体育训练. 2007(05)

硕士论文
[1]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曹汀汀.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科学选材与培养研究[D]. 梁洋.郑州大学 2016
[3]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下肢本体功能和柔韧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D]. 蓝秀芦.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4]甘肃省优秀青少年男子200米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赵志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5
[5]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研究[D]. 姜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乒乓球运动员时间知觉的ERP研究[D]. 邬米娜.首都体育学院 2009
[7]国际乒联规则改革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指标的影响[D]. 黄俊.武汉体育学院 2009
[8]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状态的训练学诊断与评价研究[D]. 马瑞华.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5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65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