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力量水平运动员激活后增强效应的时域特征
发布时间:2021-03-31 06:18
目的探究不同力量水平运动员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时域特征。方法 PAP诱导练习采用90%1 RM重复3次杠铃半蹲,使用三维测力台对13名受试者静态半蹲跳前测值和跳后(15 s、3min、6 min、9 min、12 min)测值进行采集。采用双变量重复测量设计,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成对比较对腾空高度、峰值冲量和峰值功率进行分析。结果①腾空高度(P<0.01)和峰值冲量(P<0.05)在3、6和9 min时较基线值显著增加,峰值功率3 min(P<0.01)和6 min(P<0.05)时较基线值显著增加,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普通组各指标峰值出现在3 min,强壮组各指标峰值出现在6 min,且强壮组各指标峰值均大于普通组。结论不同力量水平运动员经90%1 RM强度重复3次杠铃半蹲诱导练习后,腾空高度和峰值冲量显著增加的时域均为3~9 min,峰值功率显著增加的时域均为3~6 min;但其PAP表现出不同时域特征相关,通常力量水平较高者腾空高度、峰值冲量和峰值功率的增长速率高于力量...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4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力量水平腾空高度时域特征
对强壮组和普通组各时间点的腾空高度均值(图1)和变化率(图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从整体看,强壮组和普通组呈现相同变化趋势,经诱导练习刺激后,随观测时间的延长,腾空高度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时域变化趋势。这说明经诱导练习后,疲劳得以迅速消除,进入PAP开窗期,骨骼肌达到最佳运动表现,而后逐渐消失。(2)从峰值看,强壮组腾空高度峰值(42.27 cm)大于普通组(41.58 cm),强壮组腾空高度变化率峰值(11.44%)也大于普通组(7.98%),强壮组峰值出现时间(6 min)晚于普通组(3 min)。2.2 峰值冲量统计结果
对强壮组和普通组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为P=0.159>0.05,测量数据符合Huynh-Feldt条件,接受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以一元方差分析结果为准。结果显示,时间主效应显著(P<0.01),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组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统计结果表明,经PAP诱导练习后,组内各时间点峰值冲量与基线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力量水平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探究组内峰值冲量时域特征,将峰值冲量基线值与各时间点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显示,3 min(P<0.05)、6 min(P<0.05)、9min(P<0.05)等3个时间点具有显著性差异(图3)。对强壮组和普通组各时间点的峰值冲量均值(图3)和变化率(图4)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从整体看,强壮组各时间点的峰值冲量均高于普通组,强壮组曲线呈现“单波峰”特征,普通组曲线呈现“双波峰”特征。(2)从峰值看,强壮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均大于普通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强壮组峰值冲量变化率(12.54%)也大于普通组(4.55%),强壮组峰值出现时间(6 min)晚于普通组(3 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活后增强效应的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的Meta分析[J]. 梁美富,郭文霞,孔振兴,曲淑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2]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J]. 刘瑞东,李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3]激活后增强效应研究进展述评[J]. 姜自立,李庆. 体育学刊. 2016(01)
[4]力量训练的理论探索及实践进展: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王安利,张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11)
本文编号:3110956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4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力量水平腾空高度时域特征
对强壮组和普通组各时间点的腾空高度均值(图1)和变化率(图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从整体看,强壮组和普通组呈现相同变化趋势,经诱导练习刺激后,随观测时间的延长,腾空高度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时域变化趋势。这说明经诱导练习后,疲劳得以迅速消除,进入PAP开窗期,骨骼肌达到最佳运动表现,而后逐渐消失。(2)从峰值看,强壮组腾空高度峰值(42.27 cm)大于普通组(41.58 cm),强壮组腾空高度变化率峰值(11.44%)也大于普通组(7.98%),强壮组峰值出现时间(6 min)晚于普通组(3 min)。2.2 峰值冲量统计结果
对强壮组和普通组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为P=0.159>0.05,测量数据符合Huynh-Feldt条件,接受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以一元方差分析结果为准。结果显示,时间主效应显著(P<0.01),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组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统计结果表明,经PAP诱导练习后,组内各时间点峰值冲量与基线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力量水平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探究组内峰值冲量时域特征,将峰值冲量基线值与各时间点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显示,3 min(P<0.05)、6 min(P<0.05)、9min(P<0.05)等3个时间点具有显著性差异(图3)。对强壮组和普通组各时间点的峰值冲量均值(图3)和变化率(图4)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从整体看,强壮组各时间点的峰值冲量均高于普通组,强壮组曲线呈现“单波峰”特征,普通组曲线呈现“双波峰”特征。(2)从峰值看,强壮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均大于普通组各时间点峰值冲量,强壮组峰值冲量变化率(12.54%)也大于普通组(4.55%),强壮组峰值出现时间(6 min)晚于普通组(3 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活后增强效应的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的Meta分析[J]. 梁美富,郭文霞,孔振兴,曲淑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2]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J]. 刘瑞东,李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3]激活后增强效应研究进展述评[J]. 姜自立,李庆. 体育学刊. 2016(01)
[4]力量训练的理论探索及实践进展: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王安利,张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11)
本文编号:3110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