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其体魄”与“文明其精神”口号的历史流变、价值断裂与弥合
发布时间:2021-04-16 20:02
学校体育中的体育锻炼与精神培养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战略举措。然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实践层面却面临着身体与精神不相协调的"乱象",折射出"体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内在张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历史和逻辑分析法对该口号的历史流变、断裂和重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强国保种"的社会结构现实需求以及毛泽东对体育和"尚力"的个人偏好特质共同形塑了该口号的生成;中庸文化与竞争性的"尚力"间的内在张力以及文、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与价值观的执拗是致使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间发生裂痕的主要动因。基于造成二者产生距离的因素,提出弥合与重构的路径和建议:(1)摒弃传统文化中"说教式道德"的束缚;(2)精神感知的具身"归一";(3)构建社会视域下体质与精神的价值共同体;(4)完善体质与精神的顶层设计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文章来源】:体育与科学.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野蛮其体魄与文明其精神”的发生学阐释
1.1 体育救国论:“强国保种”的社会现实需求
1.2 毛泽东对体育、“尚力”的偏好特质
2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间的裂痕动因
2.1 中庸文化与竞争性的“尚力”间的内在张力
2.2 文、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与价值观的执拗
2.2.1 尚力和尚武到“文武双全” 的演变
2.2.2 重文轻武的发生与文化惯习
2.3 具身道德中德性与身体感知的张力
3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的弥合
3.1 摒弃传统文化中“说教式道德”的束缚
3.2 精神感知的具身“归一”
4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的现代重构与路径依赖
4.1 构建社会视域下体质与精神的价值共同体
4.2 完善体质与精神的顶层设计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5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强国强种到民族复兴——孙中山的尚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范景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2]身体的缺场:体育赛博化嵌入的多重镜像[J]. 代志星,高鹏飞,刘海莲. 体育与科学. 2015(02)
[3]重文轻武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及改善方略[J]. 王化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4]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镜像迷恋与符号异化[J]. 李曦珍,徐明明.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02)
[5]儒学发展对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J]. 王京龙. 兰州学刊. 2008(06)
[6]我国传统观念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J]. 陈海波.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3)
[7]呐喊“野蛮其体魄”的东方巨人:毛泽东[J]. 李力研.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1(01)
本文编号:3142080
【文章来源】:体育与科学.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野蛮其体魄与文明其精神”的发生学阐释
1.1 体育救国论:“强国保种”的社会现实需求
1.2 毛泽东对体育、“尚力”的偏好特质
2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间的裂痕动因
2.1 中庸文化与竞争性的“尚力”间的内在张力
2.2 文、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与价值观的执拗
2.2.1 尚力和尚武到“文武双全” 的演变
2.2.2 重文轻武的发生与文化惯习
2.3 具身道德中德性与身体感知的张力
3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的弥合
3.1 摒弃传统文化中“说教式道德”的束缚
3.2 精神感知的具身“归一”
4 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的现代重构与路径依赖
4.1 构建社会视域下体质与精神的价值共同体
4.2 完善体质与精神的顶层设计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5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强国强种到民族复兴——孙中山的尚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范景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2]身体的缺场:体育赛博化嵌入的多重镜像[J]. 代志星,高鹏飞,刘海莲. 体育与科学. 2015(02)
[3]重文轻武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及改善方略[J]. 王化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4]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镜像迷恋与符号异化[J]. 李曦珍,徐明明.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02)
[5]儒学发展对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J]. 王京龙. 兰州学刊. 2008(06)
[6]我国传统观念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J]. 陈海波.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3)
[7]呐喊“野蛮其体魄”的东方巨人:毛泽东[J]. 李力研.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1(01)
本文编号:3142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4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