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19:00
华佗五禽戏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健身功法,又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和文化内蕴,颇具研究价值。本研究在概括华佗五禽戏产生发展的基础上,以当下亳州华佗五禽戏三类主要习练和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尝试用身体的相关概念理论,探究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内涵及传承发展。身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不只是被现代社会熟知的生物性、物质性身体,更是接续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重要枢纽。华佗五禽戏通过五禽五行的身体类比、天人合一的身体阐释、治病养生的身体诉求、华佗信仰的身心寄托实现其文化内涵的表达。身体也是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载体,承担着其文化内涵吸收、积累、沉淀和输出功能。通过身体的在场、感知、内化、外塑四个递进维度,可探究当前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上述身体实践过程。总之,亳州华佗五禽戏的身体实践研究对促进其传承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鲜活个案。论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随着华佗五禽戏在亳州的蓬勃发展,其传承发展实践中文化内涵缺失的问题引发关注,身体视角的讨论可以为华佗五禽戏研究提供参考。其次对与论...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相关问题的说明
二、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概况
(一)生成环境
1.中华药都
2.“五禽”之乡
(二)华佗五禽戏的产生发展
1.萌芽阶段:导引术的传播
2.过渡阶段:“二禽戏”到“六禽戏”
3.形成阶段:华佗创编“五禽戏”
4.成熟阶段:民众广泛参与
5.新时期的“亳州华佗五禽戏”
三、身体表达: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内涵
(一)五禽五行的身体类比
1.秦汉的五行之说
2.五禽、五脏与五行
(二)天人合一的身体阐释
1.身体与万物的对应
2.形似到神似的和谐
(三)治病养生的身体诉求
1.“治未病”的核心价值
2.“百步汗戏”的运动理念
(四)华佗信仰的身心寄托
1.亳州地区的华佗信仰
2.华祖庵——华佗信仰的仪式空间
3.日常祭拜活动
四、身体实践: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发展
(一)身体的在场
1.宣传推广形成规模化身体运动
2.身体在场推动五禽戏基础保护
(二)身体的感知
1.三类代表性群体的身体感知
2.五禽戏和谐自然的认知体验
(三)身体的内化
1.模仿与习练的不断积累
2.拜师仪式与认同的内化
(四)身体的外塑
1.五禽戏传承人的身体示范
2.各类五禽戏文化输出活动
五、亳州华佗五禽戏身体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一)身体实践面临的问题
1.学生群体身体运动片面化
2.社会习练群体身体习练周期过短
3.传承群体身体实践效力不足
(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1.树立健身方式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理念
2.推动身体实践的整体性创新性发展
3.健全华佗五禽戏传承人长效示范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 王霄冰,禤颖. 文化遗产. 2019(02)
[2]华佗五禽戏动静养生思想[J]. 周亚东,赵倩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3]地方性知识视域下华佗五禽戏的养生理念溯源[J]. 代志星,刘海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2)
[4]人类学视野中身体研究新转向——《身体化的人类学》评介[J]. 任赟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华佗五禽戏历史文化渊源[J]. 赵倩文,周亚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6(20)
[6]论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甘肃临洮县“师公跳神”仪式为例[J]. 张学军,王峰,张彤.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4)
[7]动态的身体:身体—身体化——海德格尔《泽利康讲座》中的身体现象学[J]. 王建辉. 世界哲学. 2016(04)
[8]后非遗傩仪身体语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祁门傩舞为例[J]. 徐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9]华佗五禽戏虎戏来源探讨[J]. 邓宇飞,程龙引,张雷. 中医药导报. 2016(08)
[10]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与发展审视[J]. 刘晓莉.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 刘坚.北京体育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亳州市小学五禽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振.杭州师范大学 2019
[2]当代华佗文化现象研究[D]. 姚瑶.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3]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研究[D]. 赵倩文.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安徽省亳州市高职高专学校五禽戏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任向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亳州市华佗五禽戏源流及发展对策研究[D]. 高岭.沈阳体育学院 2014
[6]皖北地区高校开展五禽戏选项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飞.广西师范学院 2012
[7]五禽戏术式及功效的历史渊源[D]. 刘琳.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四川嘉绒藏区民居建筑技术传承方式研究[D]. 宋婷婷.西南大学 2009
[9]印度瑜伽健身术与中国古健身术相通点之研究[D]. 和晓华.首都体育学院 2008
[10]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实验研究[D]. 魏胜敏.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2277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相关问题的说明
二、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概况
(一)生成环境
1.中华药都
2.“五禽”之乡
(二)华佗五禽戏的产生发展
1.萌芽阶段:导引术的传播
2.过渡阶段:“二禽戏”到“六禽戏”
3.形成阶段:华佗创编“五禽戏”
4.成熟阶段:民众广泛参与
5.新时期的“亳州华佗五禽戏”
三、身体表达: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内涵
(一)五禽五行的身体类比
1.秦汉的五行之说
2.五禽、五脏与五行
(二)天人合一的身体阐释
1.身体与万物的对应
2.形似到神似的和谐
(三)治病养生的身体诉求
1.“治未病”的核心价值
2.“百步汗戏”的运动理念
(四)华佗信仰的身心寄托
1.亳州地区的华佗信仰
2.华祖庵——华佗信仰的仪式空间
3.日常祭拜活动
四、身体实践: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发展
(一)身体的在场
1.宣传推广形成规模化身体运动
2.身体在场推动五禽戏基础保护
(二)身体的感知
1.三类代表性群体的身体感知
2.五禽戏和谐自然的认知体验
(三)身体的内化
1.模仿与习练的不断积累
2.拜师仪式与认同的内化
(四)身体的外塑
1.五禽戏传承人的身体示范
2.各类五禽戏文化输出活动
五、亳州华佗五禽戏身体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一)身体实践面临的问题
1.学生群体身体运动片面化
2.社会习练群体身体习练周期过短
3.传承群体身体实践效力不足
(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1.树立健身方式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理念
2.推动身体实践的整体性创新性发展
3.健全华佗五禽戏传承人长效示范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 王霄冰,禤颖. 文化遗产. 2019(02)
[2]华佗五禽戏动静养生思想[J]. 周亚东,赵倩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3]地方性知识视域下华佗五禽戏的养生理念溯源[J]. 代志星,刘海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2)
[4]人类学视野中身体研究新转向——《身体化的人类学》评介[J]. 任赟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华佗五禽戏历史文化渊源[J]. 赵倩文,周亚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6(20)
[6]论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甘肃临洮县“师公跳神”仪式为例[J]. 张学军,王峰,张彤.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4)
[7]动态的身体:身体—身体化——海德格尔《泽利康讲座》中的身体现象学[J]. 王建辉. 世界哲学. 2016(04)
[8]后非遗傩仪身体语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祁门傩舞为例[J]. 徐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9]华佗五禽戏虎戏来源探讨[J]. 邓宇飞,程龙引,张雷. 中医药导报. 2016(08)
[10]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与发展审视[J]. 刘晓莉.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 刘坚.北京体育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亳州市小学五禽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振.杭州师范大学 2019
[2]当代华佗文化现象研究[D]. 姚瑶.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3]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研究[D]. 赵倩文.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安徽省亳州市高职高专学校五禽戏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任向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亳州市华佗五禽戏源流及发展对策研究[D]. 高岭.沈阳体育学院 2014
[6]皖北地区高校开展五禽戏选项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飞.广西师范学院 2012
[7]五禽戏术式及功效的历史渊源[D]. 刘琳.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四川嘉绒藏区民居建筑技术传承方式研究[D]. 宋婷婷.西南大学 2009
[9]印度瑜伽健身术与中国古健身术相通点之研究[D]. 和晓华.首都体育学院 2008
[10]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实验研究[D]. 魏胜敏.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2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