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环境HIIT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8 02:38
研究目的:本研究借助人体实验,设置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组、低强度持续训练(LIT)组及常温常湿环境低强度持续训练(LIT)组三中不同形式的运动,比较短期内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温高湿环境中的人群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实验受试者为吉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男性大学生30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环境HIIT组(EG组)、高温高湿环境LIT组(CG组)及常温常湿环境LIT组(BG组),每组10人;HIIT组负荷设置为:1min的95%峰值功率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min完全间歇,共计30min;高温高湿环境设定为:温度35℃,相对湿度为80%RH。实验过程为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数据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HIIT对高温高湿环境运动人群的身体成分的影响优于LIT;2.短期HIIT在对高温高湿环境中健身人群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更为深远,可以提高他们的有氧运动能力;3.短期HIIT可以发展高温高湿环境中健身人群的无氧运动能力;4.短期的HIIT对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健身人群的增加能量代谢储备及能量的节省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5.HIIT对于提高氧运输系统...
【文章来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的研究现状
2.1.1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2.1.2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红细胞能量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2.1.3 高温高湿环境下有氧运动时血乳酸的变化
2.1.4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血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2.1.5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与基础代谢有关指标的变化
2.1.6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补液干预的作用
2.2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研究进展
2.2.1 关于HIIT强度负荷和训练周期的研究
2.2.2 有关HIIT作用的研究
2.3 肌氧含量与有氧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2.3.1 肌氧含量用于评定有氧能力
2.3.2 肌氧含量可用于评定负荷强度
2.3.3 肌氧含量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2.3.4 肌氧含量可用于评价训练效果及恢复能力
2.3.5 运动对肌氧含量的影响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运动实验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
4.2 不同组别实验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
4.2.1 实验前后有有氧运动相关的直接指标的变化
4.2.2 运动过程中动脉血压的变化
4.3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无氧运动能力的变化
4.4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能量代谢的变化
4.5 不同组别运动过程中感觉机能的变化
4.6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
4.7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氧运输系统的变化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5.2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5.3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5.4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5.5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感觉机能的影响
5.6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5.7 本研究的局限及改进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8周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J]. 曹洁,李晓婷,徐驰,韩哲. 湖北体育科技. 2017(01)
[2]不同时长HIIT与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VO2max及血液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J]. 王林佳,苏浩,梁春瑜,严翊,赵岩,张一民.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6)
[3]高温高湿环境下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热调节反应及补液干预的作用[J]. 侯希贺,王人卫,吴卫兵,李合,盛泽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4]肌氧饱和度与全身耐力的关联性[J]. 蔡前鑫,魏文哲,赵之光,霍贺伟. 山东体育科技. 2016(02)
[5]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J]. 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5(08)
[6]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对红细胞溶血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余群,王丽平,翁锡全.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3)
[7]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J]. 王正.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含量的影响[J]. 王京京,韩涵,张海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01)
[9]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J]. 梁丰,王磊,曹震宇,王尊,晁敏. 中国康复. 2014(06)
[10]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尿素、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J]. 吴潇男,林建棣,曲平,包瀛春,孟苏萍. 体育学刊. 2012(05)
硕士论文
[1]高温不同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的影响研究[D]. 张俊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高强度间歇和中强度持续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体脂分布的影响[D]. 韩涵.河北师范大学 2014
[3]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胡永欣.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2948
【文章来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的研究现状
2.1.1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2.1.2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红细胞能量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2.1.3 高温高湿环境下有氧运动时血乳酸的变化
2.1.4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血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2.1.5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与基础代谢有关指标的变化
2.1.6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补液干预的作用
2.2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研究进展
2.2.1 关于HIIT强度负荷和训练周期的研究
2.2.2 有关HIIT作用的研究
2.3 肌氧含量与有氧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2.3.1 肌氧含量用于评定有氧能力
2.3.2 肌氧含量可用于评定负荷强度
2.3.3 肌氧含量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2.3.4 肌氧含量可用于评价训练效果及恢复能力
2.3.5 运动对肌氧含量的影响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运动实验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
4.2 不同组别实验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
4.2.1 实验前后有有氧运动相关的直接指标的变化
4.2.2 运动过程中动脉血压的变化
4.3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无氧运动能力的变化
4.4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能量代谢的变化
4.5 不同组别运动过程中感觉机能的变化
4.6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
4.7 不同组别运动实验前后氧运输系统的变化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5.2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5.3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5.4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5.5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感觉机能的影响
5.6 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5.7 本研究的局限及改进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8周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J]. 曹洁,李晓婷,徐驰,韩哲. 湖北体育科技. 2017(01)
[2]不同时长HIIT与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VO2max及血液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J]. 王林佳,苏浩,梁春瑜,严翊,赵岩,张一民.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6)
[3]高温高湿环境下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热调节反应及补液干预的作用[J]. 侯希贺,王人卫,吴卫兵,李合,盛泽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4]肌氧饱和度与全身耐力的关联性[J]. 蔡前鑫,魏文哲,赵之光,霍贺伟. 山东体育科技. 2016(02)
[5]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J]. 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5(08)
[6]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对红细胞溶血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余群,王丽平,翁锡全.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3)
[7]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J]. 王正.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含量的影响[J]. 王京京,韩涵,张海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01)
[9]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J]. 梁丰,王磊,曹震宇,王尊,晁敏. 中国康复. 2014(06)
[10]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尿素、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J]. 吴潇男,林建棣,曲平,包瀛春,孟苏萍. 体育学刊. 2012(05)
硕士论文
[1]高温不同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的影响研究[D]. 张俊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高强度间歇和中强度持续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体脂分布的影响[D]. 韩涵.河北师范大学 2014
[3]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胡永欣.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