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湖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5:08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还需要结合互联网,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与现代化。目前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推出了“去运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江城健身e家、武汉全民健身网及两微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本研究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内容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第二,服务的便捷度低,信息功能不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的局面;第三,宣传推广程度低,多数群众不了解湖北省推出的各项“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造成服务使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第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落后,信息服务停滞,且数据、评价没有第三方监督机构,数据真实性难监督。本研究针对湖北...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
2.1.2 全民健身
2.1.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网络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状
3.1 湖北省“去运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3.1.1 平台概况
3.1.2 功能概况
3.2 武汉市江城健身e家
3.2.1 平台概况
3.2.2 功能概况
3.3 两微服务平台
3.3.1 平台概况
3.3.2 功能概况
3.4 武汉全民健身网
3.4.1 平台概况
3.4.2 功能概况
第4章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调查与分析
4.1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际效果分析
4.1.1 服务功能效果分析
4.1.2 服务信息效果分析
4.1.3 监督管理效果分析
4.2 群众使用情况反馈分析
4.2.1 群众满意度情况
4.2.2 群众的评价
4.2.3 群众的建议
4.3 调查结果与不足
4.3.1 服务功能不完善
4.3.2 服务信息严重滞后
4.3.3 信息孤岛局面严重
4.3.4 宣传推广效果低
4.3.5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创新思路
5.1 服务平台创新
5.1.1 构建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平台
5.1.2 打造“一网两微一端”公共体育服务矩阵
5.2 服务产品创新
5.2.1 场馆服务创新
5.2.2 健身指导服务创新
5.2.3 体育培训服务创新
5.2.4 竞赛活动服务创新
5.2.5 体育信息服务创新
5.2.6 体质监测服务创新
5.3 体育文化建设创新
5.3.1 体育文化建设创新
5.3.2 体育社团组织创新
5.4 宣传、推广机制创新
5.5 管理运行创新
5.5.1 绩效评价创新
5.5.2 监督反馈创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环境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推广[J]. 潘春光. 读天下. 2017(03)
[2]互联网模式下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新理念[J]. 段静彧. 经营管理者. 2016(33)
[3]“互联网+”全民健身互动平台的设计[J]. 朱东华,赵岑.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5)
[4]管理与服务——APP技术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 耿文光,王莉,钱武宁. 体育科技. 2015(05)
[5]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 王莉,孟亚峥,黄亚玲,邹新娴,李圣鑫,王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6]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类QQ群对长春市全民健身发展的研究[J]. 范美艳,庄延鹏. 科技展望. 2014(24)
[7]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以武汉市政府购买游泳服务为个案[J]. 李震,陈元欣,刘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7)
[8]基于Petri网的经济预警服务组合模型研究[J]. 张昭玉,白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9]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活动开展特征的研究[J]. 付强,朱征宇,马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10]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 栾丽霞,张晓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9)
博士论文
[1]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 范冬云.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陈霄.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互联网+可穿戴式体育锻炼监控服务系统的理论构建[D]. 张超.吉林大学 2016
[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D]. 沈慧.武汉体育学院 2016
[3]湖北省“去运动”APP体育场馆服务的实证研究[D]. 付金鑫.武汉体育学院 2016
[4]App方式下民众健身现象研究[D]. 熊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上海市市民运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其武.上海体育学院 2014
[6]苏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 高红香.苏州大学 2013
[7]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责任研究[D]. 王石.黑龙江大学 2012
[8]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研究[D]. 陈兰.沈阳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94008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
2.1.2 全民健身
2.1.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网络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状
3.1 湖北省“去运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3.1.1 平台概况
3.1.2 功能概况
3.2 武汉市江城健身e家
3.2.1 平台概况
3.2.2 功能概况
3.3 两微服务平台
3.3.1 平台概况
3.3.2 功能概况
3.4 武汉全民健身网
3.4.1 平台概况
3.4.2 功能概况
第4章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调查与分析
4.1 湖北省“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际效果分析
4.1.1 服务功能效果分析
4.1.2 服务信息效果分析
4.1.3 监督管理效果分析
4.2 群众使用情况反馈分析
4.2.1 群众满意度情况
4.2.2 群众的评价
4.2.3 群众的建议
4.3 调查结果与不足
4.3.1 服务功能不完善
4.3.2 服务信息严重滞后
4.3.3 信息孤岛局面严重
4.3.4 宣传推广效果低
4.3.5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创新思路
5.1 服务平台创新
5.1.1 构建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平台
5.1.2 打造“一网两微一端”公共体育服务矩阵
5.2 服务产品创新
5.2.1 场馆服务创新
5.2.2 健身指导服务创新
5.2.3 体育培训服务创新
5.2.4 竞赛活动服务创新
5.2.5 体育信息服务创新
5.2.6 体质监测服务创新
5.3 体育文化建设创新
5.3.1 体育文化建设创新
5.3.2 体育社团组织创新
5.4 宣传、推广机制创新
5.5 管理运行创新
5.5.1 绩效评价创新
5.5.2 监督反馈创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环境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推广[J]. 潘春光. 读天下. 2017(03)
[2]互联网模式下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新理念[J]. 段静彧. 经营管理者. 2016(33)
[3]“互联网+”全民健身互动平台的设计[J]. 朱东华,赵岑. 辽宁体育科技. 2016(05)
[4]管理与服务——APP技术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 耿文光,王莉,钱武宁. 体育科技. 2015(05)
[5]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 王莉,孟亚峥,黄亚玲,邹新娴,李圣鑫,王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6]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类QQ群对长春市全民健身发展的研究[J]. 范美艳,庄延鹏. 科技展望. 2014(24)
[7]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以武汉市政府购买游泳服务为个案[J]. 李震,陈元欣,刘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7)
[8]基于Petri网的经济预警服务组合模型研究[J]. 张昭玉,白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9]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活动开展特征的研究[J]. 付强,朱征宇,马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10]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 栾丽霞,张晓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9)
博士论文
[1]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 范冬云.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陈霄.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互联网+可穿戴式体育锻炼监控服务系统的理论构建[D]. 张超.吉林大学 2016
[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D]. 沈慧.武汉体育学院 2016
[3]湖北省“去运动”APP体育场馆服务的实证研究[D]. 付金鑫.武汉体育学院 2016
[4]App方式下民众健身现象研究[D]. 熊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上海市市民运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其武.上海体育学院 2014
[6]苏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 高红香.苏州大学 2013
[7]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责任研究[D]. 王石.黑龙江大学 2012
[8]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研究[D]. 陈兰.沈阳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94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