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6:4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和身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追求。在这其中,体育生活方式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缺乏体育锻炼的现代人的生活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体育文化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为人们所接受。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承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因此,对高校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芜湖市6所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芜湖市大部分高校教师对自我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具备较强的健康意识,在体育价值观方面男、女高校教师略有不同,男教师比较注重强体健身,女教师则更加关注健美减肥。2)直接参与是芜湖市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参与体育活...
【文章来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完湖市高校教师职称分布特征(n=405)
3500—4500元有78位教师占19%, 4500元以上的有39位教师占10%,1500元以下的有17位占4% (见图3-2)。高校教师的月经济收入与自身的体育消费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拥有丰厚的经济条件,教师对自己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才能有更加稳定的保证。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社会中各种生活方式的一般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些生活方式则可跨越社会界限,虽然特定的社会经济地位群体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他也了解到,人们消费什么是生活方式建立的基础。39’ 10% -17, 4%145’ 36%日 1500元以下■ 1500元一2500元 E) 2500元一3500元 ^3500元一4500元 ^4500元以上图3-2完湖市高校教师月经济收入统计(n=405)15
宪湖市高校教师健康状态调查(n=4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J]. 马连鹏. 中国体育科技. 2004(01)
[2]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20年[J]. 王雅林.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3)
[3]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 吕树庭.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01)
[4]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J]. 孟光云,谢建军,韦勇. 体育学刊. 1999(03)
[5]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 王雅林. 社会学研究. 1995(04)
[6]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J]. 于光远. 中国社会科学. 1981(04)
硕士论文
[1]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D]. 姚华珍.苏州大学 2011
[2]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高娟.扬州大学 2008
[3]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析与研究[D]. 梁华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7
[4]北京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常志利.北京体育大学 2006
[5]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 庹权.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湘西苗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中影响健康因素的研究[D]. 屈杰.北京体育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09869
【文章来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完湖市高校教师职称分布特征(n=405)
3500—4500元有78位教师占19%, 4500元以上的有39位教师占10%,1500元以下的有17位占4% (见图3-2)。高校教师的月经济收入与自身的体育消费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拥有丰厚的经济条件,教师对自己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才能有更加稳定的保证。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社会中各种生活方式的一般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些生活方式则可跨越社会界限,虽然特定的社会经济地位群体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他也了解到,人们消费什么是生活方式建立的基础。39’ 10% -17, 4%145’ 36%日 1500元以下■ 1500元一2500元 E) 2500元一3500元 ^3500元一4500元 ^4500元以上图3-2完湖市高校教师月经济收入统计(n=405)15
宪湖市高校教师健康状态调查(n=4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J]. 马连鹏. 中国体育科技. 2004(01)
[2]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20年[J]. 王雅林.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3)
[3]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 吕树庭.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01)
[4]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J]. 孟光云,谢建军,韦勇. 体育学刊. 1999(03)
[5]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 王雅林. 社会学研究. 1995(04)
[6]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J]. 于光远. 中国社会科学. 1981(04)
硕士论文
[1]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D]. 姚华珍.苏州大学 2011
[2]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高娟.扬州大学 2008
[3]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析与研究[D]. 梁华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7
[4]北京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常志利.北京体育大学 2006
[5]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 庹权.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湘西苗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中影响健康因素的研究[D]. 屈杰.北京体育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09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0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