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男篮2013亚锦赛存在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6 13:40
自从姚明退役以后,中国男篮虽在2011年武汉亚锦赛获得冠军,成功入围伦敦奥运会决赛圈但五战皆负,从那一刻起我们认识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为此中国篮协经过审慎挑选,任命世界名帅扬娜斯基为新任主教练,希望借此提高中国男篮的实力。当2013亚锦赛开幕的时候,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见证中国男篮的改变,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看到的又是一次惨败。中国男篮不仅丢掉了冠军头衔,更失去了2014年西班牙世锦赛的入场券。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3亚锦赛中国男篮、伊朗队、韩国队、中华台北队四支亚洲劲旅在身体自然情况、历届亚锦赛排名、攻守对抗、各位置球员表现及进攻基础战术配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本届亚锦赛我们发现,中国男篮不仅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就连在亚洲立足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近十年时间亚洲篮球进步飞快,其他国家实力稳步提升,而中国男篮一直在学习欧美篮球理念,却摒弃了自身的传统特点,发展缓慢。通过观察中国男篮、伊朗队、韩国队、中华台北队的比赛录像和对比分析数据找出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定位自己、弥补不足、完善自己,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数据基础,进而帮助中国男篮走向正轨...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国男篮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研究
1.3.2 关于中国男篮参加亚锦赛比赛的研究
1.3.3 总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录像观察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数理统计
2.2.4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身体自然情况对比分析
3.1.1 年龄情况对比分析
3.1.2 身高情况对比分析
3.1.3 体重情况对比分析
3.1.4 克托莱指数对比分析
3.2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历届亚锦赛排名分析
3.3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3.3.1 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3.3.2 得分区域对比分析
3.3.3 助攻、进攻篮板能力对比分析
3.3.4 快攻能力对比分析
3.4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防守能力对比分析
3.4.1 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3.4.2 防守篮板能力对比分析
3.4.3 抢断能力对比分析
3.4.4 封盖能力对比分析
3.5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在各个位置上的球员数据对比分析
3.5.1 中锋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5.2 后卫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5.3 前锋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6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对比分析
3.6.1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掩护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2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传切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3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策应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4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突分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男篮球员身体自然情况统计数据表
附录B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总体技术统计数据表
附录C 中国男篮球员总体技术统计数据表
附录D 中国男篮与伊朗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E 中国男篮与韩国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F 中国男篮与中华台北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G 中国男篮逐场快攻次数及得分统计数据表
附录H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 3 场比赛进攻基础配合统计数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亚锦赛中国男篮获胜核心因素研究——以进攻和防守技术为分析对象[J]. 李彦龙,常凤.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2]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进攻能力分析[J]. 金黄斌,白银龙.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1)
[3]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约旦队攻防能力比较研究[J]. 孙树勋. 安徽体育科技. 2012(02)
[4]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何去何从——浅谈第26届男篮亚锦赛对我国男篮的影响[J]. 王路. 群文天地. 2012(04)
[5]浅谈篮球组织后卫的重要作用[J]. 尹平凡. 华章. 2011 (24)
[6]09年男篮亚锦赛中国与伊朗比赛后卫能力的对比分析[J]. 郭晓民,陈国瑞. 内江科技. 2010(06)
[7]2009年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评析[J]. 张帆,张博.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8]个人防守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J]. 彭律成.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9)
[9]第25届男篮亚锦赛得与失的理性思考[J]. 朱俊民. 内江科技. 2009(12)
[10]中国男篮与西亚三强的实力对比分析——第25届男篮亚锦赛侧记[J]. 刘波,杨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从亚锦赛看中国男篮的发展现状及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对策研究[D]. 马东方.武汉体育学院 2012
[2]第二十六届男篮亚锦赛中外中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D]. 赵洋.河南大学 2012
[3]第16届亚运会男篮决赛阶段中国队与交战队攻防实力的对比研究[D]. 张思源.河南师范大学 2012
[4]新规则下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的应用研究[D]. 夏尚河.首都体育学院 2012
[5]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分析[D]. 李军基.郑州大学 2011
[6]09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 刘宗焱.温州大学 2011
[7]现代篮球快攻特点的研究[D]. 刘颖俊.北京体育大学 2010
[8]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进攻、防守和篮板球技术的调查研究[D]. 徐秉权.四川师范大学 2010
[9]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替补队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攀.北京体育大学 2009
[10]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和进攻手段的分析与对策[D]. 黄筱雯.福建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4492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国男篮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研究
1.3.2 关于中国男篮参加亚锦赛比赛的研究
1.3.3 总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录像观察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数理统计
2.2.4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身体自然情况对比分析
3.1.1 年龄情况对比分析
3.1.2 身高情况对比分析
3.1.3 体重情况对比分析
3.1.4 克托莱指数对比分析
3.2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历届亚锦赛排名分析
3.3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3.3.1 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3.3.2 得分区域对比分析
3.3.3 助攻、进攻篮板能力对比分析
3.3.4 快攻能力对比分析
3.4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防守能力对比分析
3.4.1 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3.4.2 防守篮板能力对比分析
3.4.3 抢断能力对比分析
3.4.4 封盖能力对比分析
3.5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在各个位置上的球员数据对比分析
3.5.1 中锋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5.2 后卫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5.3 前锋位置数据对比分析
3.6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对比分析
3.6.1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掩护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2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传切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3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策应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3.6.4 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突分配合的能力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男篮球员身体自然情况统计数据表
附录B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总体技术统计数据表
附录C 中国男篮球员总体技术统计数据表
附录D 中国男篮与伊朗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E 中国男篮与韩国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F 中国男篮与中华台北队比赛球员数据表
附录G 中国男篮逐场快攻次数及得分统计数据表
附录H 中国男篮与伊朗、韩国、中华台北队 3 场比赛进攻基础配合统计数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亚锦赛中国男篮获胜核心因素研究——以进攻和防守技术为分析对象[J]. 李彦龙,常凤.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2]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进攻能力分析[J]. 金黄斌,白银龙.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1)
[3]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约旦队攻防能力比较研究[J]. 孙树勋. 安徽体育科技. 2012(02)
[4]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何去何从——浅谈第26届男篮亚锦赛对我国男篮的影响[J]. 王路. 群文天地. 2012(04)
[5]浅谈篮球组织后卫的重要作用[J]. 尹平凡. 华章. 2011 (24)
[6]09年男篮亚锦赛中国与伊朗比赛后卫能力的对比分析[J]. 郭晓民,陈国瑞. 内江科技. 2010(06)
[7]2009年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评析[J]. 张帆,张博.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8]个人防守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J]. 彭律成.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9)
[9]第25届男篮亚锦赛得与失的理性思考[J]. 朱俊民. 内江科技. 2009(12)
[10]中国男篮与西亚三强的实力对比分析——第25届男篮亚锦赛侧记[J]. 刘波,杨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从亚锦赛看中国男篮的发展现状及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对策研究[D]. 马东方.武汉体育学院 2012
[2]第二十六届男篮亚锦赛中外中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D]. 赵洋.河南大学 2012
[3]第16届亚运会男篮决赛阶段中国队与交战队攻防实力的对比研究[D]. 张思源.河南师范大学 2012
[4]新规则下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的应用研究[D]. 夏尚河.首都体育学院 2012
[5]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分析[D]. 李军基.郑州大学 2011
[6]09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 刘宗焱.温州大学 2011
[7]现代篮球快攻特点的研究[D]. 刘颖俊.北京体育大学 2010
[8]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进攻、防守和篮板球技术的调查研究[D]. 徐秉权.四川师范大学 2010
[9]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替补队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攀.北京体育大学 2009
[10]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和进攻手段的分析与对策[D]. 黄筱雯.福建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4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1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