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6:27
当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较为稳定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则需要优异的心理素质。不管是在训练里,还是在比赛里,运动员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层层压力之下依然保证技术动作能够稳定地被完成。运动员在训练里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运动性心理疲劳和赛前情绪,针对这两种心理问题,国外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的研究成果。在以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重点放在研究运动性心理疲劳和动机、注意以及应激等方面的关系之上,而忽视了运动过程里运动性心理疲劳和赛前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要进行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方面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一些训练建议。这些建议既可以是预防措施,也可以是干预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专业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得到科学理论的有效指导,并且为进一步改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赛前情绪量表、运动性心理疲劳量表对100名专业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探索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同样是专业运动员,但是不同的性别还是会在赛前情绪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同时,不同年龄的专业运动员...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研究
2.1.1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界定
2.1.2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
2.1.3 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
2.1.4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
2.1.5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
2.1.6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恢复
2.2 关于赛前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对情绪概念的研究
2.2.2 对赛前情绪基本情况的探讨
2.2.3 对赛前情绪变化原因的探讨
2.3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
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特征研究
4.1.1 不同性别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2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3 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4 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2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
4.2.1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4.2.2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各个维度对赛前情绪各个维度回归分析
5 结论、建议与研究局限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运动性心理疲劳调查问卷
附录B 赛前情绪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J]. 庄维友,张贵卓,李宜力,苏水军,杨远平.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4)
[2]江苏省部分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王晴晴. 武术研究. 2017(05)
[3]运动性心理疲劳若干问题研究现状[J]. 黄雪夫.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9)
[4]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进展与思考[J]. 闫清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5]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与注意集中程度的研究[J]. 王玉为.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4)
[6]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疲劳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运动损伤风险认知理论视角[J]. 谢维良,王庆然.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07)
[7]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分析[J]. 庄霁雯,郑洁皎.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4)
[8]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J]. 庄霁雯,郑洁皎,陈秀恩. 当代体育科技. 2016(12)
[9]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赛前情绪关系[J]. 湛慧,薛雨平,朱建勇. 体育与科学. 2015(03)
[10]高校业余训练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研究[J]. 张子华. 体育科技. 2015(02)
博士论文
[1]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 暴占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B/S结构的多媒体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成博扬.吉林大学 2017
[2]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雍欣.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状态自信心与竞赛成绩关系的研究[D]. 万菁.成都体育学院 2016
[4]山东省高校足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流畅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D]. 国程翔.山东大学 2016
[5]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疲劳关系研究[D]. 谢维良.东北师范大学 2016
[6]羽毛球俱乐部少年学员运动动机与心理疲劳关系研究[D]. 张晴晴.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 郑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内化发展的研究[D]. 段长文.山西师范大学 2013
[9]外部动机内化对经营管理情境中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D]. 崔晶晶.西南大学 2013
[10]瑜伽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李晓娜.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4743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研究
2.1.1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界定
2.1.2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
2.1.3 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
2.1.4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
2.1.5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
2.1.6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恢复
2.2 关于赛前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对情绪概念的研究
2.2.2 对赛前情绪基本情况的探讨
2.2.3 对赛前情绪变化原因的探讨
2.3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
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特征研究
4.1.1 不同性别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2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3 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1.4 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比较分析
4.2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
4.2.1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4.2.2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各个维度对赛前情绪各个维度回归分析
5 结论、建议与研究局限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运动性心理疲劳调查问卷
附录B 赛前情绪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J]. 庄维友,张贵卓,李宜力,苏水军,杨远平.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4)
[2]江苏省部分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王晴晴. 武术研究. 2017(05)
[3]运动性心理疲劳若干问题研究现状[J]. 黄雪夫.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9)
[4]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进展与思考[J]. 闫清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5]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与注意集中程度的研究[J]. 王玉为.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4)
[6]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疲劳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运动损伤风险认知理论视角[J]. 谢维良,王庆然.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07)
[7]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分析[J]. 庄霁雯,郑洁皎.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4)
[8]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J]. 庄霁雯,郑洁皎,陈秀恩. 当代体育科技. 2016(12)
[9]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赛前情绪关系[J]. 湛慧,薛雨平,朱建勇. 体育与科学. 2015(03)
[10]高校业余训练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研究[J]. 张子华. 体育科技. 2015(02)
博士论文
[1]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 暴占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B/S结构的多媒体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成博扬.吉林大学 2017
[2]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雍欣.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状态自信心与竞赛成绩关系的研究[D]. 万菁.成都体育学院 2016
[4]山东省高校足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流畅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D]. 国程翔.山东大学 2016
[5]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疲劳关系研究[D]. 谢维良.东北师范大学 2016
[6]羽毛球俱乐部少年学员运动动机与心理疲劳关系研究[D]. 张晴晴.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 郑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内化发展的研究[D]. 段长文.山西师范大学 2013
[9]外部动机内化对经营管理情境中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D]. 崔晶晶.西南大学 2013
[10]瑜伽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李晓娜.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4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1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