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2:35
朝鲜族摔跤作为朝鲜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和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朝鲜族传统文化。朝鲜族摔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已列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正式比赛项目。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延边州朝鲜族摔跤运动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发展对策。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价值。第二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选取运用。第三部分主要通过朝鲜族摔跤词源、种类与技术演变回顾并介绍了朝鲜族摔跤运动的历史与发展。第四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结合社会文化背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的发展现状。即:①朝鲜族摔跤在学校里开展较少,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业余训练课程。②社会体育领域发展较快,举办不少赛事。③高水平竞技层次上,延边州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④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则出现缺乏专业教练及优秀运动员断层的状况。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几个因素对延边州朝鲜族摔跤运动发展的影响。①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分流了朝鲜族摔跤的参与人群,一方面又促进了其现代化的完善;②商品经济观念影...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朝鲜族摔跤相关概念
1.3.2 国外朝鲜族摔跤研究现状
1.3.3 国内朝鲜族摔跤研究现状
1.3.4 女性参与朝鲜族摔跤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逻辑推理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朝鲜族摔跤的历史回顾
3.1.1 朝鲜族摔跤的词源演变
3.1.2 朝鲜族摔跤的历史
3.1.3 朝鲜族摔跤的种类与技术
3.1.4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的发展概述
3.2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的现状分析
3.2.1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社会文化背景
3.2.2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在开展普及状况
3.2.3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比赛成绩现状
3.2.4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3 影响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发展的因素
3.3.1 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对延边朝鲜族摔跤的影响因素
3.3.2 地方政策支持与组织管理欠缺带来的影响
3.3.3 后备人才培养对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发展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摔跤历代名称变迁研究[J]. 李翠霞.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6)
[2]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流变[J]. 张宏宇,李小兰. 体育学刊. 2009(04)
[3]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 赵岷,李金龙,李翠霞.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6)
[4]从新疆民运会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之构建[J]. 庞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
[5]中国北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演进[J]. 李凤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类型及特征[J]. 钟全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7]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 高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J]. 寸亚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05)
[9]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战略思考[J]. 陈胜利. 博击(武术科学). 2006(08)
[10]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倪依克,胡小明. 体育科学. 2006(08)
博士论文
[1]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 庞辉.北京体育大学 2007
[2]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钟志勇.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崔英锦.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疆民族式摔跤运动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朱艳丽.新疆师范大学 2011
[2]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走向[D]. 隋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中国摔跤文化发展研究[D]. 李翠霞.苏州大学 2006
[4]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 吴昭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2382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朝鲜族摔跤相关概念
1.3.2 国外朝鲜族摔跤研究现状
1.3.3 国内朝鲜族摔跤研究现状
1.3.4 女性参与朝鲜族摔跤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逻辑推理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朝鲜族摔跤的历史回顾
3.1.1 朝鲜族摔跤的词源演变
3.1.2 朝鲜族摔跤的历史
3.1.3 朝鲜族摔跤的种类与技术
3.1.4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的发展概述
3.2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的现状分析
3.2.1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社会文化背景
3.2.2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在开展普及状况
3.2.3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比赛成绩现状
3.2.4 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3 影响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发展的因素
3.3.1 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对延边朝鲜族摔跤的影响因素
3.3.2 地方政策支持与组织管理欠缺带来的影响
3.3.3 后备人才培养对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发展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摔跤历代名称变迁研究[J]. 李翠霞.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6)
[2]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流变[J]. 张宏宇,李小兰. 体育学刊. 2009(04)
[3]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 赵岷,李金龙,李翠霞.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6)
[4]从新疆民运会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之构建[J]. 庞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
[5]中国北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演进[J]. 李凤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类型及特征[J]. 钟全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7]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 高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J]. 寸亚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05)
[9]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战略思考[J]. 陈胜利. 博击(武术科学). 2006(08)
[10]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倪依克,胡小明. 体育科学. 2006(08)
博士论文
[1]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 庞辉.北京体育大学 2007
[2]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钟志勇.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崔英锦.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疆民族式摔跤运动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朱艳丽.新疆师范大学 2011
[2]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走向[D]. 隋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中国摔跤文化发展研究[D]. 李翠霞.苏州大学 2006
[4]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 吴昭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2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2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