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划桨频率在赛艇训练及比赛中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2 08:58
本文分析研究了山东女子赛艇队备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四条舟艇做为研究对象,观察四条不同赛艇在备战比赛和训练期间不同桨频变换训练的成绩变化和生理指标特征,根据多年的备战和训练经验建立的不同赛艇的桨频变化训练和运动成绩的对照模型,为训练和比赛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从而有步骤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水平,最终实现运动成绩的飞跃。为赛艇今后训练更加科学创新训练手段提供理论数据和对照依据。控制桨频训练从2000M分段成绩可以看出前、后程的误差很小基本处于一种恒定速度中,这也符合动力学匀速运动节能的原理,更加有利于发挥运动成绩。研究划桨频率的变换训练在赛前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女子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四条不同赛艇的赛前三个月训练过程中,变换不同桨频和前后半程的成绩研究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以山东女子赛艇队备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四条舟艇为研究对象,以桨频的变化为实验的自变量,以不同的桨频所带来的身体乳酸的变化作为实验的因变量,通过实验结果,研究认为实验选取的指标是合理的。2.观察四条不同赛艇在备战比赛和训练期间不...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赛艇运动项目概述
1.2.2 赛艇训练常用模式
1.2.3 我国赛艇训练的训练模式前瞻性研究
1.2.4 赛艇划桨技术的研究
1.2.5 应用实船测试方法分析赛艇划桨技术的相关研究
1.2.6 乳酸值与赛艇运动训练的关系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资料收集法
2.2.4 实证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各指标的选取
3.1.1 实验自变量的选取
3.1.2 实验因变量的选取
3.1.3 运动员身体形态
3.2 控制不同划桨频率训练的成绩
3.2.1 偏低划桨频率训练
3.2.2 中等划桨频率混和能力训练
3.2.3 高划桨频率混和能力训练
3.3 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W8+的数据统计
3.3.2 W4-的数据统计
3.3.3 W4X的数据统计
3.3.4 W2-的数据统计
3.4 桨频控制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 韩炜,叶国雄,韩海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2]中国赛艇训练关键问题研究[J]. 陈小平,资薇. 体育科学. 2011(01)
[3]赛艇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J]. 吴振斌. 辽宁体育科技. 2010(02)
[4]世界优秀赛艇双人单桨运动员途中阶段划桨技术运动学研究[J]. 林辉杰,潘慧炬,应春意,梁海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10)
[5]赛艇技术启蒙训练方法的研究[J]. 王冬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6)
[6]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赵晋,田野. 体育科学. 2008(10)
[7]对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世界大赛分段成绩的分析[J]. 杜庆.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5)
[8]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桨力-时间曲线特征[J]. 曹景伟,季林红,马祖长,周琦年,姜海洋,王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9]国内、外女子赛艇单人双桨划桨技术比较研究[J]. 杨银儿,潘慧炬,应春意,梁海丹. 中国体育科技. 2007(04)
[10]赛艇公开级运动员形态特征与比赛全程竞技表现[J]. 郑晓鸿. 山东体育科技. 2007(02)
硕士论文
[1]江西省女子优秀赛艇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特征研究[D]. 冯桂鑫.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男子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D]. 唐桥.首都体育学院 2012
[3]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和力量素质测试与诊断[D]. 魏薇.武汉体育学院 2009
[4]国内外赛艇女子轻量级优秀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杨银儿.浙江师范大学 2007
[5]国内外优秀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应春意.浙江师范大学 2006
[6]中国优秀静水划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梁海丹.浙江师范大学 2006
[7]赛艇运动员乳酸阈强度训练的研究[D]. 郜卫峰.武汉体育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26342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赛艇运动项目概述
1.2.2 赛艇训练常用模式
1.2.3 我国赛艇训练的训练模式前瞻性研究
1.2.4 赛艇划桨技术的研究
1.2.5 应用实船测试方法分析赛艇划桨技术的相关研究
1.2.6 乳酸值与赛艇运动训练的关系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资料收集法
2.2.4 实证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各指标的选取
3.1.1 实验自变量的选取
3.1.2 实验因变量的选取
3.1.3 运动员身体形态
3.2 控制不同划桨频率训练的成绩
3.2.1 偏低划桨频率训练
3.2.2 中等划桨频率混和能力训练
3.2.3 高划桨频率混和能力训练
3.3 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W8+的数据统计
3.3.2 W4-的数据统计
3.3.3 W4X的数据统计
3.3.4 W2-的数据统计
3.4 桨频控制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 韩炜,叶国雄,韩海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2]中国赛艇训练关键问题研究[J]. 陈小平,资薇. 体育科学. 2011(01)
[3]赛艇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J]. 吴振斌. 辽宁体育科技. 2010(02)
[4]世界优秀赛艇双人单桨运动员途中阶段划桨技术运动学研究[J]. 林辉杰,潘慧炬,应春意,梁海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10)
[5]赛艇技术启蒙训练方法的研究[J]. 王冬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6)
[6]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赵晋,田野. 体育科学. 2008(10)
[7]对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世界大赛分段成绩的分析[J]. 杜庆.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5)
[8]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桨力-时间曲线特征[J]. 曹景伟,季林红,马祖长,周琦年,姜海洋,王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9]国内、外女子赛艇单人双桨划桨技术比较研究[J]. 杨银儿,潘慧炬,应春意,梁海丹. 中国体育科技. 2007(04)
[10]赛艇公开级运动员形态特征与比赛全程竞技表现[J]. 郑晓鸿. 山东体育科技. 2007(02)
硕士论文
[1]江西省女子优秀赛艇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特征研究[D]. 冯桂鑫.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男子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D]. 唐桥.首都体育学院 2012
[3]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和力量素质测试与诊断[D]. 魏薇.武汉体育学院 2009
[4]国内外赛艇女子轻量级优秀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杨银儿.浙江师范大学 2007
[5]国内外优秀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应春意.浙江师范大学 2006
[6]中国优秀静水划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梁海丹.浙江师范大学 2006
[7]赛艇运动员乳酸阈强度训练的研究[D]. 郜卫峰.武汉体育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26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2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