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辅助训练对提高游泳蹲踞式出发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11:00
  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教练员们都希望帮助学生更好、更完整以及更准确的掌握技术动作。但以往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只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本文希望通过借助辅助训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更简洁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水平。本文借助生动有趣的辅助训练方法和改良出发辅助训练器,通过实验来证明辅助训练对提高游泳蹲踞式出发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更好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2017级、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2017级游泳专修学生进行了辅助训练的方法和重复训练法的对比实验,对训练的效果和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结论:辅助训练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还提高了游泳出发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1.实验组滞台时间缩短,反应较之前迅速、敏捷;2.实验组学生的后腿膝关节角度有所增加,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更好的完成蹲踞式出发技术;3.实验组离台角度更趋近于理想范围,较对照组成显著性差异。同时入水距离变远;4.实验组入水角度的前后对比数... 

【文章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辅助训练对提高游泳蹲踞式出发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机位分布图

平面图,平面图


辅助训练对提高游泳蹲踞式出发效果的实验性研究14A出发辅助训练器实物图B出发辅助训练器平面图图2出发辅助训练器3.2.3数理统计法实验过程中,对采集的所有实验数据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整理分析,将整理过的数据使用M±SD来表示。受试两组学生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前后选取的蹲踞式出发技术各个环节的参数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说明对比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时,对比数据存在极显著性差异。3.2.4录像观察法运用格式工厂软件,将所拍得的受试学生最佳成绩的影像进行处理,根据实验内容将所需要显示实验指标的影像进行剪辑。通过陆上和水下相机的拍摄结果,分析受试学生水上和水下的技术动作。出发台离台角参照杆35°入水角参照杆

示意图,手臂,台面,夹角


辅助训练对提高游泳蹲踞式出发效果的实验性研究16异,P值为0.893(P>0.05),但受试两组学生在实验后均达到了威尔逊·马利诺(78-88°)模式的要求。说明两组学生经过12周的实验后在出发台上的预备姿势手臂与台面的夹角适宜,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帮助受试学生快速离台。4.1.1.2组内对比通过表3能看到:实验过后实验组学生预备阶段手臂与台面的夹角由原先的76.19±4.09度变为了79.09±0.57度,变化率为3.8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数据成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3*(P<0.05)。对照组学生预备阶段手臂与台面的夹角由原先的76.56±6.27度变为了78.92±4.19度,变化率为3.09%,进行T检验后发现P值为0.288(P>0.05),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学生在增加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练习频率后,手臂与台面的夹角均达到适宜角度,所以双手拉台在产生作用时能使受试学生的腿部肌肉处于适宜收缩的状态,起到促进受试学生身体向前移动的作用。本文在实验过程中并未对手臂与台面夹角做过多的辅助训练,形成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推测可能因为受试学生对完整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练习频率增加,克服了恐惧心里,形成肌肉记忆,但是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进行探讨。但是一少部分学生手臂与台面的夹角依然过小,在日后的训练中还需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力的角度。A受试学生手臂与台面夹角B正确动作图3手臂与台面夹角示意图69.72°85.6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网络公众平台辅助高职游泳教学的探究[J]. 潘宇澄,潘铭,吴景全,马驭.  职业技术. 2019(04)
[2]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探析[J]. 马海英.  青少年体育. 2018(04)
[3]短距离游泳蹲踞式出发技术特征与专项训练[J]. 陆青,叶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4]非常规辅助器材在中学游泳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 方云琴.  体育教学. 2017(10)
[5]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方法优化研究[J]. 陈春平.  体育风尚. 2017(05)
[6]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分析[J]. 李鑫,贺茜娜.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0)
[7]辅助练习在高校游泳教学过中的实施与运用[J]. 张惠.  青少年体育. 2016(05)
[8]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探讨[J]. 翁巧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1)
[9]游泳运动员前倾蹲踞式出发时间与技术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李剑.  山东体育科技. 2014(04)
[10]振动训练对改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出发、转身效果的研究[J]. 王志军,周正荣,陆强毅.  山东体育科技. 2013(04)

硕士论文
[1]上海游泳队健将与一级运动员蹲踞式出发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D]. 刘鹏.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我国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自由泳出发技术的分析与优化[D]. 甄岢鑫.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D]. 王志成.山东体育学院 2015
[4]游泳助推器出发台上蹲踞式出发技术生物力学及入水方式的研究[D]. 李磊.西安体育学院 2014
[5]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D]. 刘博.山东体育学院 2014
[6]仰泳手臂划水轨迹模拟器在教学训练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D]. 王佳玥.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4
[7]新型游泳出发台上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D]. 蒋臣东.西安体育学院 2013
[8]沈阳体育学院游泳专修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 曹鑫楠.沈阳体育学院 2013
[9]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和转身技术分析[D]. 时昌松.浙江师范大学 2010
[10]一级男子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孙吉成.沈阳体育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42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42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