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武术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05:53
商丘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中州武术文化乃至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进行商丘武术文化研究,是对中州武术文化研究的深入、细化和补充,有益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文化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和区域文化理论,通过商丘武术文化的研究,揭示商丘武术文化核心精神,探索商丘武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模式,展现商丘武术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独特魅力,进而丰富中华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本文就商丘武术文化研究区域范围进行了圈定,对商丘武术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商丘武术文化是商丘地域内以武术技艺为表现形式,体现和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商丘地域内的一切与武术相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在商丘武术历史发展轨迹中,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武术文化特征:古代商丘武术文化是勇武善战,精忠报国;近代商丘武术文化是融汇百家,继承创新;现代商丘武术文化是与时俱进,扎根生活。经过历史的发展,商丘地域内涌现出许多武艺精湛的武术名师、名家,这些名师、名家的出现,使得商丘武术文化更加鲜活,商丘武术文化的发展更加的多元化。商丘出土...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丘汉画像石“田园狩猎”②《舞乐百戏》(图2)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左刻5人,皆戴前低后高冠,长袖束手端
图 1 商丘汉画像石“田园狩猎”②《舞乐百戏》(图 2)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左刻 5 人,皆戴前低后高冠,长袖束手端坐,着长袍,观赏舞乐百戏表演。后半部左起第一人舒广袖翩跹起舞,第二人倒立,第三人跳丸,第四人举一物做平衡动作,第五人持桴击鼓,第六人抚琴,最后端立一使者③。这都描绘出了武术动作,把武术动作和杂技、舞蹈融合在一起,用百戏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也说明武术不仅有技击性,同时还有表演性和娱乐性。
图 3 商丘汉画像石“佩剑门吏”② 4)画面分三组,左为狩猎,一猎手持长戟,猛。远处一人双手拉弓,追逐一只奔逃梅花鹿③。从器,应用广泛。用戟猛刺野猪的后腿有强烈的攻的套路。图中一人拉弓追逐梅花鹿,说明了射术弓射是比较发达的,也能体现出社会尚武之风。图 4 商丘汉画像石“狩猎图”④ 5)画中刻两吏并立一侧面。前一吏一手握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三十年汉代梁国文化研究综述[J]. 宋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2]地域文化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J]. 刘涛,左文泉. 黑河学刊. 2012(03)
[3]商丘市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情况研究[J]. 马望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4]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吴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5]清代商丘地区地权变动研究[J]. 王正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6]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J]. 郑清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
[7]商丘市武术师资情况的调查[J]. 马望华.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8]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 李吉远. 体育学刊. 2011(04)
[9]商丘古城“天圆地方”格局的文化意境解读[J]. 陈道山. 规划师. 2011(07)
[10]商丘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蒋丽君,方宏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秦晋武术文化研究[D]. 杜舒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 陈治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 徐烈.上海体育学院 2010
[4]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 李永菊.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花鼓文化[D]. 魏麒.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河南省武术拳种区域分布及相关信息研究[D]. 王东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开封武术文化研究[D]. 曹阳.河南大学 2010
[4]菏泽武术文化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 赵延军.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50763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丘汉画像石“田园狩猎”②《舞乐百戏》(图2)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左刻5人,皆戴前低后高冠,长袖束手端
图 1 商丘汉画像石“田园狩猎”②《舞乐百戏》(图 2)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左刻 5 人,皆戴前低后高冠,长袖束手端坐,着长袍,观赏舞乐百戏表演。后半部左起第一人舒广袖翩跹起舞,第二人倒立,第三人跳丸,第四人举一物做平衡动作,第五人持桴击鼓,第六人抚琴,最后端立一使者③。这都描绘出了武术动作,把武术动作和杂技、舞蹈融合在一起,用百戏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也说明武术不仅有技击性,同时还有表演性和娱乐性。
图 3 商丘汉画像石“佩剑门吏”② 4)画面分三组,左为狩猎,一猎手持长戟,猛。远处一人双手拉弓,追逐一只奔逃梅花鹿③。从器,应用广泛。用戟猛刺野猪的后腿有强烈的攻的套路。图中一人拉弓追逐梅花鹿,说明了射术弓射是比较发达的,也能体现出社会尚武之风。图 4 商丘汉画像石“狩猎图”④ 5)画中刻两吏并立一侧面。前一吏一手握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三十年汉代梁国文化研究综述[J]. 宋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2]地域文化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J]. 刘涛,左文泉. 黑河学刊. 2012(03)
[3]商丘市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情况研究[J]. 马望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4]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吴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5]清代商丘地区地权变动研究[J]. 王正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6]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J]. 郑清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
[7]商丘市武术师资情况的调查[J]. 马望华.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8]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 李吉远. 体育学刊. 2011(04)
[9]商丘古城“天圆地方”格局的文化意境解读[J]. 陈道山. 规划师. 2011(07)
[10]商丘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蒋丽君,方宏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秦晋武术文化研究[D]. 杜舒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 陈治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 徐烈.上海体育学院 2010
[4]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 李永菊.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花鼓文化[D]. 魏麒.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河南省武术拳种区域分布及相关信息研究[D]. 王东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开封武术文化研究[D]. 曹阳.河南大学 2010
[4]菏泽武术文化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 赵延军.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50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5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