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08:19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在贵州省的蓬勃开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完善以及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加强旅游、宣传、文化、农业和体育“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总体而言,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不高,还存在可改进之处,还有一些需要研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在贵州省体育局及贵州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省级体育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发展起步较晚、数量相对不足、项目不够完善、缺乏特色项目、对工作人群关注不够、专业体育指导人员欠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体育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自身宣传不够等问题。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拓展运动项目、发展特色项目体育社会组织,完善场地场所和设施和专业指导人员配备,扩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影响力等。最后,本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首先,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机遇良好。其次,贵州...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社会组织国外文献综述
2.2 体育社会组织国内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体育社团
3.1.2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3.1.3 体育基金会
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 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4.1 数量及增长情况
4.2 项目开展情况
4.3 针对人群
4.4 分布情况
5 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不足和问题
5.1 发展起步较晚,数量相对不足
5.2 项目不够完善,缺乏特色项目
5.3 对工作人群关注不够
5.4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
5.5 专业体育指导人员欠缺
5.6 体育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自身宣传不够
6 其他省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及启示
6.1 其他省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6.1.1 四川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1.2 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1.3 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2 启示
7 对策和建议
7.1 因地制宜拓展运动项目,发展贵州特色体育社会组织
7.2 优化场地场所设施和专业指导人员配备
7.3 扩展资金筹措渠道
7.4 加大政策扶持
7.5 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影响力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研究[J]. 秦勇,黄富印. 四川体育科学. 2011(02)
[2]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之研究[J]. 秦海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3]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 汪流,李捷.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8)
[4]转型期的社会组织——NGO的一种新视角[J]. 王名.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0(01)
[5]国内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评估[J]. 杜志娟,苗大培. 体育学刊. 2009(12)
[6]中美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J]. 陈季修.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07)
[7]上海市体育社团的评估指标[J]. 上海市体育总会课题组,李伟听. 体育科研. 2008(04)
[8]浅析体育非营利组织[J]. 刘欣然,杨子浩. 四川体育科学. 2007(03)
[9]中国NGO的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 王名. 公共管理评论. 2007(00)
[10]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J]. 楚继军,万昌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06)
博士论文
[1]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D]. 赵烜民.北京体育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7395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社会组织国外文献综述
2.2 体育社会组织国内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体育社团
3.1.2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3.1.3 体育基金会
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 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4.1 数量及增长情况
4.2 项目开展情况
4.3 针对人群
4.4 分布情况
5 贵州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不足和问题
5.1 发展起步较晚,数量相对不足
5.2 项目不够完善,缺乏特色项目
5.3 对工作人群关注不够
5.4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
5.5 专业体育指导人员欠缺
5.6 体育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自身宣传不够
6 其他省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及启示
6.1 其他省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6.1.1 四川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1.2 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1.3 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情况
6.2 启示
7 对策和建议
7.1 因地制宜拓展运动项目,发展贵州特色体育社会组织
7.2 优化场地场所设施和专业指导人员配备
7.3 扩展资金筹措渠道
7.4 加大政策扶持
7.5 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影响力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研究[J]. 秦勇,黄富印. 四川体育科学. 2011(02)
[2]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之研究[J]. 秦海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3]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 汪流,李捷.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8)
[4]转型期的社会组织——NGO的一种新视角[J]. 王名.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0(01)
[5]国内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评估[J]. 杜志娟,苗大培. 体育学刊. 2009(12)
[6]中美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J]. 陈季修.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07)
[7]上海市体育社团的评估指标[J]. 上海市体育总会课题组,李伟听. 体育科研. 2008(04)
[8]浅析体育非营利组织[J]. 刘欣然,杨子浩. 四川体育科学. 2007(03)
[9]中国NGO的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 王名. 公共管理评论. 2007(00)
[10]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J]. 楚继军,万昌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06)
博士论文
[1]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D]. 赵烜民.北京体育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7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5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