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7:15
  胡锦涛同志提出高校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与相关创新主体整合资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现共同创新的过程。本研究以14所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教育、科研、训练”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主线,对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后,以协同创新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主要观点如下:1.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高等体育院校学科、专业得到发展,竞技水平得到提高,科研能力得到增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得到完善,培养方式得到创新;但专业重复设置、人才同质化严重、依旧没有成为竞技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2.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实质是对现有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要突出“教育与发展相统一”、“教科训三环节相协同”、“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其他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相协同”等要求。3.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的相关主体包括:综合类、师范类体育院系、其他高校、体育科研院所、体育企事业单位、国际体育教育教学机构等。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法...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图3我国高等体肓院校人才培养微观协同创新平台??微观协同创新平台,体现了高等体冇院校培养体育人才、进fr体育科学研??究、服务于体育事业的三大功能

院校,体育,侧重点,人才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而是可以将其他兄弟院校看做自身功能的外延,可以借助兄弟院校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更深更广地加大协同创新的力度。具体如图4来所示。??高等体肓院校人才培养中观协同创新平台??,??????f??*?^(??^?国家体育总局直属I??〈。巾资交滴?体育院校(1所)一?师资交流—??;??j课程共享'?^?谏程共享f??:设备共享j?设备共享一??1科研合作?\科研合作一?!??^??t???J|??!??i?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地方营理体肓院校^?丨??:管理为主;体育部门与教^^?(S所):??■育部门共同管理,以体言???:??:部门管理为主的体肓院校P?师襄交流?;??<!?(5所)^?谏程共享:-?;??!?I设备共享V?!??:?科研合作-??:??1?^??图4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中观协同创新平台??不同类型的高等体育院校,人冰培养的侧重点不同,集中的优势力量也不??同。那么,有侧重点,有优势力量,肯定就会存在着非侧重点,培养力量不足??的地方,这一中观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则能最大限度地通过借助兄弟院校的??优势,通过师资交流、课程共享、设备共享、科研合作等形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央直属院校可以将自己科研优势、教学设备优势、师??资优势等与其他院校分享,为共建院校、地方院校培养高水平的体育师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等;共建院校和地方院校可以将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学科、专业、项目等试验设备、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其他院

院校,人才,企事业,科研院所


组织<??一?一????-??-?Z?体肓科研''、、??主要培养应用型+?V?院所-■)?、??/?体肓人才?i要联合培养,?+'、.??.;(高等体昏、,师范类综合类体'y:??,?\?/?\?院校+?肓院校、其他高?!,??一?’、?^^V、等院校广?夕丨??,?'、?培养学生的要培养跨学科*??'、国际视野?丨z?专业学生??-■?'、、.?、教学机构?,)?????<j??^???非政府组织???图5我国高等体肓院校人才培养宏观协同创新平台??我国高等体荇院校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体前文已多次论述过,'K耍包拈体??存企事业单位、体If科研院所等。岛匁体ff院校可以与其他创新K休构迚个??大的宏观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乎台(如图5iP在这个创新系统之中,町以八体的??合作项LI,根据人才培养类型的K別,对教ff、科研和训练也求丨v的茇汁,分??别建立或多主体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各类I?办N创新中心分别培奍卞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体育人才。另外,我W?A等休院校么观吣卜彳创新系统中,??高等体育院校要与其他高校、企事业中位密切合作培养人I、科9研究,必须??要依靠IS丨家意志引导和政府机制安排,以强冇力的政治和政策保蛉A等休fj■院??校能真iH与其他组织机构优势整合和资源互补。同时,也W耍借助金融机构、??论文随机验址:编号:BTC?194423534470??-9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存在问题探析[J]. 柴蕾.  统计与管理. 2013(02)
[2]高等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高霞.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7)
[3]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  高校理论战线. 2013(01)
[4]协同创新——一种新高等教育质量观[J]. 卢晓中,李晶.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00)
[5]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 薛二勇.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2)
[6]“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赵建华,焦建利.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7]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及其旋进策略分析[J]. 张水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 周继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以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为契机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王迎军.  中国高等教育. 2012(21)
[10]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J]. 张瑞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0)

博士论文
[1]体育院校“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探讨[D]. 董保健.北京体育大学 2013
[2]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D]. 张丽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 李铁.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宋遂周.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 卢亮球.北京体育大学 2005
[6]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 陈宁.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大学学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 阙攀.西南大学 2013
[2]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D]. 韩晓龙.首都体育学院 2011
[3]基于博弈论视角看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D]. 项佳.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7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77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