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7 06:51
  田径是由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组成的综合性比赛项目,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今天,田径赛场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吸引人、最重要的比赛部分。田径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奥运会的全部金牌中田径项目产生46枚,约占奥运会金牌总数的16%。毫无疑问,田径是奥运会上金牌数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项目。田径项目历来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项目,多年来青岛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田径人才,并在全国田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青岛市来说,要继续建设体育强市,抓好田径是关键,青岛市田径辉煌成绩的取得,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青岛市体校、青岛七区四县业余体校以及5所田径传统校(青岛二中、平度一中、平度九中、即墨创新、即墨一中)的田径教练员和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青岛市的田径教练员执教经验较为丰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2.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注册人数近三年呈上升趋势,表明青少年、家长...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年青岛市田径后备运动员注册情况图

田径,户口,青岛市,比例图


运动员的家庭出身进行调查(见表 16、图 2),结果表明青岛市的田径后备运动农村、乡镇普通家庭,非城市户口运动员比例达到了 79%。根据田径教练对来田径运动员的评价,可以看出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能吃苦耐劳、更好管理、顽强,更能适应单调、枯燥、大强度的田径训练。但是也存在性格内向、家庭不到保证等问题。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城乡户口一览表农村 乡镇 城市 合计6739%6940%3721%173100%

田径教练员,青岛市,比例图,教练员


图 3 青岛市田径教练员学历程度比例图4 青岛市田径教练员学历程度一览表度 专科以下 专科 本科 研究生24%717%2867%512%练员的学历程度显示(见图 3、表 24):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有 5 人本科毕业的教练员有 28 人,比例占到 67%;专科学历的教练员有 7 人,比学历仅有 2 人,比例是 4%。说明青岛体校的大多数教练员,学历层次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四川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李宏图.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2]北京市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J]. 徐向军,郑亚平,吕青,张延军,王志立,王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
[3]青岛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栾宏业.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4]福建省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 2007(01)
[5]从案例分析看我国金牌教练员的选拔制度[J]. 陈燕,许玉新.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1)
[6]抓细节 求创新 努力培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教练员——对国家队教练员赴国外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 金晓平,侯学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1)
[7]“举国体制”的创新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 王志刚,徐维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8]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 金帆,庄广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04)
[9]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剖析[J]. 靳厚忠,陈广,陈云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6)
[10]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 熊文,周全,田祖国.  中国体育科技. 2005(04)

硕士论文
[1]山东田径优势项目发展对策研究[D]. 孙文利.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内蒙古竞技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学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郭晓峰.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4]山东省胶东半岛体育传统项目高级中学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郑志磊.苏州大学 2008
[5]山东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 王西国.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陕西省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 张一.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上海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 侯仕泉.上海师范大学 2005
[8]内蒙古自治区马拉松运动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 陈剑锋.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0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