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13-17岁男子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8:23
  研究目的:有氧能力是耐力素质的基础,是运动员不可或缺的一项身体基本能力;同时也是耐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有氧能力是运动员进行无氧大强度训练的前提和基础。进行有氧耐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而且对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疲劳恢复及伤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竞技体育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运动训练中也越来越重视有氧能力训练。本研究通过实验将最大有氧速度指标应用到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中,旨在寻找一种既能激发运动员训练快感又能达到训练目的的符合少年运动员身心发展特征的耐力训练模式,为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主要选取广州市伟伦体校36名具有三年以上有氧耐力训练基础的13-17岁男子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各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最大摄氧量、血乳酸值以及能量代谢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逻辑分析法从运动训练监控理论方面分析最大有氧速度训练对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实践影响,揭示最大有氧速度指标在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中的可操作性。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广州市伟伦体校36名运动员实验前后各组的运动成绩、最大摄氧量、血乳酸... 

【文章来源】: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13-17岁男子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EKFlactatescout便携式血乳酸测定仪

分析图,运动距离,前后对比,分析图


图 7 运动距离前后对比分析图如表 8 和图 7 显示,5 分钟运动成绩指标,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是因为训练时间过短或刺激不够导致。实验 1 组和实验 2 组训练前后相比都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 2 组优于实验 1 组。跑动中血乳酸指标,对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实验 1 组和实验 2 组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01)。说明通过 100%最大有氧速度强度间歇训练能提高运动员 5 分钟的成绩,且运动间歇比为 1:1.25 的训练效果优于运动间歇比为 1:1 的训练效果表 9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 MAS 对比最大有氧速度(m/s)组别 实验前(X±S) 实验后(X±S) T 值 P 值对照组 4±0.36 4.01±0.36 -0.019 0.985实验 1 组 4.17±0.44 4.68±0.24* -3.975 0.002实验 2 组 4.03±0.28 4.59±0.26** -7.004 0.000:与训练前比较,*<0.05,**<0.01

对比图,能量代谢,当量,对比图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研究1MET=3.5mlO2/kg.min,表示每公斤体重从事 1 分钟活动,消耗 3.5 毫升的氧运动强度为 1MET。表 12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能量代谢当量对比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T 值 P 值对照组 15.1±1.6 15.15±1.61 -2.044 0.064实验 1 组 14.57±1.75 15.41±1.86** -24.586 0.000实验 2 组 15.11±1.63 15.72±1.71** -27.823 0.000注:与训练前比较,*P<0.05,**P<0.01MET 值越大说明该项目运动强度越大,1MET 活动强度,大约相当于成年人基础谢水平[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J]. 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5(08)
[2]青少年耐力训练及有氧适应[J]. 郭军强,李松玲.  青少年体育. 2015(06)
[3]对少年中长跑的认识[J]. 毛海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2)
[4]青少年有氧能力的测量、评价与应用研究[J]. 邹志春,陈佩杰,庄洁,蔡志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5]O2max速度的不同间歇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和3000m跑成绩的影响[J]. 朱小烽,刘无逸.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4)
[6]我国耐力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训练强度失衡的反思[J]. 陈小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4)
[7]最大摄氧量速度在间歇训练中的运用[J]. 李颂.  内江科技. 2008(02)
[8]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J]. 王杰纯,王静.  冰雪运动. 2007(05)
[9]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状况分析[J]. 徐建波,张天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2)
[10]PGC-1α与能量平衡及糖、脂代谢的关系[J]. 宋娟,贾伟平.  上海医学. 2004(11)



本文编号:332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2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