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22:31
  “人”的缺失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人性的把握需要唤醒正确的生命意识。体育的教育过程是生命的发展过程,体育教育贯穿生命教育的始终。因此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由于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也就势在必行。论文前言部分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生命教育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说明了目前学生这个弱势群体急于需要社会的关注;对于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还比较肤浅,作用不够明显;从生命教育概念、意义、价值等说明了生命教育的内涵。第二、三部分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述。重点论述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控制。第四部分阐述了生命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体育教学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学校体育教学加入生命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人际关系、人格、心理以及自我保护和应急避险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与尊重。建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设立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体现... 

【文章来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意志力调查结果

对照班,实验班,适应能力,调查结果


适应能力强弱分布比率差别不大。但是经过体育课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适应能力强和良好的呈现明显增多趋势(见图2),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均值得分分别为20.93和25.45(见表4),经检验P<0.05,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见表5)。可见经过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改善。图 2: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结果表4: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统计量分类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实验前社会适应1 60 20.22 10.14 1.31能力 2 60 21.59 10.50 1.36实验后社会适应1 60 20.93 10.89 1.41能力 2 60 25.45 11.15 1.44注:35~40 分:社会适应能力很强;29~34 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7~28 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6~16 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5 分以下: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对照班,实验班,生命教育


际关系测试得分对照班为32.64,实验班为32.24,对照班和实验班经检验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7)。但是本文通过生命教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见图3),人际关系测试对照班和实验班得分分别为31.01和37.51(见表6),经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7)。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能增进大学生的相互交往,有助于克服孤独感,尤其是在大学生受到挫折时,体育活动能够使郁闷的心情得到最好的宣泄,让人变得快乐开朗,转变消极的情绪,从而使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 赵迎春.  教育探索. 2012(02)
[2]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分析[J]. 孙彬.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10)
[3]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策略[J]. 孔祥.  教学与管理. 2010(30)
[4]青少年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角度的思考[J]. 郑颂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5]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生存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J]. 伊文海,孙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6)
[6]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研究[J]. 胡耀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7]让生命安全教育走进体育与健康课堂——湖南“践踏”事件的启示[J]. 第荣俊,常菊芬.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6)
[8]“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 童锦,纵艳芳.  体育学刊. 2010(01)
[9]学校体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生存能力研究[J]. 马春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10]浅析体育教学中的生存教育[J]. 赵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2)

博士论文
[1]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 薛原.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江苏省苏中地区中学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D]. 王健.扬州大学 2010
[2]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比较[D]. 虞萍.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26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26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