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体育非遗引入高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意义与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07 10:3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时代相传的活态流变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江苏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体育非遗项目众多。但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发展,体育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江苏省体育非遗引入高校课程建设具有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固有的体育文化传统、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提高文化素养的实践意义。在将体育非遗引入高校课程建设中应注重区分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引入内容,创建特色化课程体系;在高校社会实践中增加体育非遗内容,实现活态传承;聘请体育非遗兼职教师和编撰体育非遗校本教材。此外,江苏体育非遗引入高校课程建设还应有一定的政策支撑,如赋予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更大的自主权;鼓励高校对体育非遗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的专项配套经费支持。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19(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实践意义
1.1 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固有的体育文化传统
1.2 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提高文化素养
2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路径探索
2.1 注重区分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引入内容,创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2.2 在高校社会实践中增加体育非遗内容,实现活态传承
2.3 聘请体育非遗兼职教师和编撰体育非遗校本教材
3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政策支撑
3.1 赋予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更大的自主权
3.2 鼓励高校对体育非遗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3 相应的专项配套经费支持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理论探索[J]. 王姗,周忠林,李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2]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理念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赵西英.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3]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的演进与缺失[J]. 朱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12)
[4]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以舞龙、龙舟和风筝为例[J]. 孙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5]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 刘娟,钱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江南船拳文化研究[D]. 张宗豪.苏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7648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19(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实践意义
1.1 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固有的体育文化传统
1.2 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提高文化素养
2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路径探索
2.1 注重区分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引入内容,创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2.2 在高校社会实践中增加体育非遗内容,实现活态传承
2.3 聘请体育非遗兼职教师和编撰体育非遗校本教材
3 高校引入体育非遗课程的政策支撑
3.1 赋予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更大的自主权
3.2 鼓励高校对体育非遗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3 相应的专项配套经费支持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理论探索[J]. 王姗,周忠林,李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2]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理念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赵西英.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3]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的演进与缺失[J]. 朱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12)
[4]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以舞龙、龙舟和风筝为例[J]. 孙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5]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 刘娟,钱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江南船拳文化研究[D]. 张宗豪.苏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2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