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五行拳典型击打动作的表面肌电活动特征及击打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9:17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尝试运用运动生物表面肌电、第一代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假人)、高速摄影机等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及器材,对形意拳中的母拳法——五行拳(劈、崩、钻、炮、横),进行击打假人的实验测试,并采集这五个击打动作的运动生物表面肌电、运动学以及击打效果指标,利用肌肉积分肌电、击打后假人各部位产生的加速度等参数,从科学的角度阐述形意拳中五行拳拳法的技法特征以及拳法之间的区别。不仅为传统形意拳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同时也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形意拳母拳法的特征与区别,进而加快传统形意拳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研究方法6位形意拳高手采用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的击打方式对假人进行三次成功的上步击打实验。实验中肌电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选用美国产Noraxon16导遥测肌电DTS系统及配套处理软件,(NORAXON U.S.A INC.),采样频率为1500Hz;击打效果数据测试及分析仪器采用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方拓仿真责任公司联合开发),采样频率为80000Hz/s;拳法的运动过程采集主要运用高速摄影机(美国Redlake MASD生产,Mot...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五行拳典型击打动作的表面肌电活动特征及击打效果研究


实验场地三维构造图

过程图,拳击,过程图,阶段


胃 13从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的标定结果来看,各主要加速度通道的数据波动情况范围较小,可以作为可靠的参照指标。3.2.2.4 测试内容的选取(1)测试动作的选取与阶段划分针对形意拳中的“母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种拳法的击打测试,下文中以“五行拳”作为统称。在测试动作的选择上,动作准备均为三体式,测试动作均采用上步击打,击打后受试者右侧击打拳离开假人,则测试动作结束。根据测试动作,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上步阶段和击打阶段。上步阶段:即受试者从三体式准备动作,听到口令开始进行上步击打,至上步脚接触测力台,这一阶段称为上步阶段。该阶段又可称为蓄力阶段,其采集时间或长或短因人而异,因此为方便数据处理,此阶段不作为主要的分析阶段。击打阶段:即从受试者上步脚接触测力台开始,至右侧击打拳接触到假人胸骨柄位置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击打阶段(如图 2)。由于击打阶段所用时间远远小于上步阶段,且受试者之间在此阶段的时间差异很小(均小于 1s)几乎忽略不计,并考虑到时间对肌电指标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一阶段作为主要研究阶段。

过程图,肌肉,通道,阶段


步脚接触测力台,这一阶段称为上步阶段。该阶段又可称为蓄力阶段,其采集时间或长或短因人而异,因此为方便数据处理,此阶段不作为主要的分析阶段。击打阶段:即从受试者上步脚接触测力台开始,至右侧击打拳接触到假人胸骨柄位置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击打阶段(如图 2)。由于击打阶段所用时间远远小于上步阶段,且受试者之间在此阶段的时间差异很小(均小于 1s)几乎忽略不计,并考虑到时间对肌电指标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一阶段作为主要研究阶段图 2 赵 XX 上步崩拳击打阶段过程图(2)肌肉的选择和电极片的参数全部选取受试者右侧的肌肉,共包括以下 15 块肌肉,详情见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武术发展研究[J]. 于振东,申洪山.  搏击(武术科学). 2012(12)
[2]贺龙关于武术理解之研究[J]. 张亚南,王美芬.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3]形意拳三体势站桩肌电变化研究[J]. 武冬,熊开宇,宋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4)
[4]场地自行车1km竞速加速度与踝关节等速运动及屈伸肌群肌电参数关系[J]. 鲍捷,路秋光,支炜,支启,王国栋,马胜,王国祥.  体育科学. 2011(07)
[5]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运动学与肌电的特征[J]. 李琛,刘述芝.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6]鞋底类型和步行速度对行走相关肌群平均肌电活动的影响[J]. 王健,杨锆,刘志平.  体育科学. 2011(05)
[7]浙江省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手臂挥摆动作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学分析[J]. 郑兆云.  中国体育科技. 2011(02)
[8]对形意拳起源、流派与发展的思考[J]. 姬上兵.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9]优秀自由泳运动员水槽游泳技术及其肌电个案研究[J]. 范年春,陆爱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10]散打鞭腿技术进攻腿三维运动学与表面肌电特征同步研究[J]. 刘存忠,陈婷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硕士论文
[1]竞技太极拳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晁燕丽.北京体育大学 2011
[2]形意拳劲力发放的定量化研究[D]. 王如镇.上海体育学院 2011
[3]24式太极拳下肢肌肉肌电特征分析[D]. 温爱玲.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6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36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