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比分涨落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20:42
排球比赛为隔网对抗性项群,排球运动竞赛过程中的对抗现象是对阵双方以各种形式展现训练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但运动员个体或团队都难以在正常比赛中时刻保持超高的竞技能力,竞技表现不可避免会出现阶段性的“涨落”现象。排球比赛为限数计分性比赛项目,竞技能力的表现出的阶段性的“涨落”现象可以以比分的涨落来表现。本文以4届奥运会比赛作为统计对象,研究比分涨落的分布特点以及比分涨落对于比赛胜负之间是否存在规律,更进一步对世界高水平比赛进行涨落现象分析研究,找出涨落现象中的优势技战术,针对于每局比赛的比分时相进行针对性的战术选择和技战术打法的变化,最大程度的根据比分涨落的规律调整战术打法,选取合理的得分方式,延长潮涨阶段,缩短潮落现象,最终取得胜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于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比分涨落现象以及技战术表现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水平女排比赛胜负队在比分涨落现象中,潮涨现象占比率存在显著差异,胜负队在相持Q段、相持H段、决胜段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胜队有连续得分优势;2、根据每局比分时相来对潮涨、潮平、潮落现象进行组合,并通过对取胜组合的次数和占比得出优势组合作为致胜...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伦敦奥运会决赛美国vs意大利比赛统计截图
由图 3 可知,胜队连续得分以 1 分居多,占比 74.87%,连续得分 3,连续得分大于等于 5 分占比小于 1.00%,单个百分比对于比分涨不大。图 1 是 4 届奥运会胜队连续得分巴雷托图,巴雷托图是通过设置为累计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连续得分的占比情况。由图 2 可知2 分占比 90.72%,将 95.00%作为连续得分的截取点,故将 3 分及 3
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比分涨落现象研究取得胜利的队伍在比赛过程中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大比分领先,得分交替进行。表 9 是世界高水平比赛胜队连续失分统计表,图 4 为世赛胜队连续失分巴雷托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排球比赛中如何调节队员场上气氛[J]. 任文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1)
[2]女排比赛不同局次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J]. 陈亮,田麦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0)
[3]排球比赛中暂停与换人的妙用[J]. 杨奇帅,刘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23)
[4]足球世界杯进球特征研究[J]. 王顶. 体育文化导刊. 2011(11)
[5]中国男排比赛连续得失分规律研究[J]. 古松,李丽,薛维亮,吴学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9)
[6]影响排球比赛发球的因素及调整对策[J]. 任晓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24)
[7]2009—2012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现行排球比赛的影响[J]. 王学峰,齐晓爽.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7)
[8]排球比赛过程风险控制研究[J]. 张五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9]新规则实施对排球比赛的影响[J]. 郭希涛,王占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12)
[10]关于同场对抗类项群竞赛中随机涨落现象的研究[J]. 罗刚林,黄孙和. 四川体育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 熊焰.北京体育大学 2005
[2]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 陶志翔.北京体育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3153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伦敦奥运会决赛美国vs意大利比赛统计截图
由图 3 可知,胜队连续得分以 1 分居多,占比 74.87%,连续得分 3,连续得分大于等于 5 分占比小于 1.00%,单个百分比对于比分涨不大。图 1 是 4 届奥运会胜队连续得分巴雷托图,巴雷托图是通过设置为累计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连续得分的占比情况。由图 2 可知2 分占比 90.72%,将 95.00%作为连续得分的截取点,故将 3 分及 3
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比分涨落现象研究取得胜利的队伍在比赛过程中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大比分领先,得分交替进行。表 9 是世界高水平比赛胜队连续失分统计表,图 4 为世赛胜队连续失分巴雷托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排球比赛中如何调节队员场上气氛[J]. 任文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1)
[2]女排比赛不同局次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J]. 陈亮,田麦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0)
[3]排球比赛中暂停与换人的妙用[J]. 杨奇帅,刘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23)
[4]足球世界杯进球特征研究[J]. 王顶. 体育文化导刊. 2011(11)
[5]中国男排比赛连续得失分规律研究[J]. 古松,李丽,薛维亮,吴学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9)
[6]影响排球比赛发球的因素及调整对策[J]. 任晓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24)
[7]2009—2012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现行排球比赛的影响[J]. 王学峰,齐晓爽.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7)
[8]排球比赛过程风险控制研究[J]. 张五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9]新规则实施对排球比赛的影响[J]. 郭希涛,王占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12)
[10]关于同场对抗类项群竞赛中随机涨落现象的研究[J]. 罗刚林,黄孙和. 四川体育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 熊焰.北京体育大学 2005
[2]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 陶志翔.北京体育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3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4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