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9:56
中国冰壶运动在举国体制下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但冰壶运动的举国体制并没有建立在雄厚的群众基础之上,高水平运动员不足成为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了解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与我国冰壶项目发展实际相符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的冰壶高水平运动员,是我国冰壶项目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展开对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调查和跟踪了解其在冰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管理、训练、保障及参赛等方面的特色,总结一些普遍性的经验。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对策,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来促进我国在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冰壶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我国现状分析,本文得到如下几项研究结论:1.我国目前在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模式。从管理上看,我国在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上采取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与按职能部门划分的纵向部门有效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实现了校内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共同推进;在招生上,采取单独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学历教育与部分项目运动员成才时间的对比
图 2 加拿大 LTAD 模式的培养阶段一览以瑞典、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学校与俱乐部双轨制培养模式,也是当前世界上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主要由学校、体育协会、父母或监护人等共同负责,在学校和冰壶俱乐部两大区域开展,由地方冰壶协会负责具体的运作。青年少可以自
图 3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现状图 3 显示,当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矩阵制形式,即冰壶高水平运动员隶属于冰雪运动系,在其分管下运动员的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 陈宁,卢文云,王永安,魏晓燕,陈丛刊,邱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2]对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 徐洪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我国高校开展冰壶项目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J]. 马文海. 科技创新导报. 2013(31)
[4]加拿大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LTAD模式与启示[J]. 王珂,李妍. 冰雪运动. 2013(05)
[5]从美国NCAA组织运转模式看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必要性[J]. 崔泽峰,赵欣.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我国女子冰壶运动发展研究[J]. 沈丽英.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8)
[7]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何文轩. 考试周刊. 2012(51)
[8]日本竞技体育沉浮带来的启示[J]. 郑贺. 当代体育科技. 2012(16)
[9]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 于亮,王瑞元,周越,李妍. 体育文化导刊. 2012(03)
[10]我国冰壶运动制胜因素分析[J]. 吴南斐,蔡玉军,郑松源,余顺得. 体育文化导刊. 2011(11)
硕士论文
[1]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D]. 骆煌.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王彦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4130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学历教育与部分项目运动员成才时间的对比
图 2 加拿大 LTAD 模式的培养阶段一览以瑞典、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学校与俱乐部双轨制培养模式,也是当前世界上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主要由学校、体育协会、父母或监护人等共同负责,在学校和冰壶俱乐部两大区域开展,由地方冰壶协会负责具体的运作。青年少可以自
图 3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现状图 3 显示,当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壶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矩阵制形式,即冰壶高水平运动员隶属于冰雪运动系,在其分管下运动员的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 陈宁,卢文云,王永安,魏晓燕,陈丛刊,邱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2]对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 徐洪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我国高校开展冰壶项目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J]. 马文海. 科技创新导报. 2013(31)
[4]加拿大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LTAD模式与启示[J]. 王珂,李妍. 冰雪运动. 2013(05)
[5]从美国NCAA组织运转模式看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必要性[J]. 崔泽峰,赵欣.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我国女子冰壶运动发展研究[J]. 沈丽英.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8)
[7]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何文轩. 考试周刊. 2012(51)
[8]日本竞技体育沉浮带来的启示[J]. 郑贺. 当代体育科技. 2012(16)
[9]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 于亮,王瑞元,周越,李妍. 体育文化导刊. 2012(03)
[10]我国冰壶运动制胜因素分析[J]. 吴南斐,蔡玉军,郑松源,余顺得. 体育文化导刊. 2011(11)
硕士论文
[1]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D]. 骆煌.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王彦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4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5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