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聚集理论视域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21:21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和全民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如何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小镇产业聚集价值,刺激居民的体育消费,成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期望能够在产业聚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以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辨析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基本概念,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分析产业聚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产业聚集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论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的形成机制。从分布概况、小镇类型、发展模式、特征分析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在政府层面、投资者层面和消费者层面总结出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的高端要素:体育高端产业、高级体育人才、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社会资本、创新平台。以莫干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典型...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分布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22达到了42%;西南地区具有较为的自然资源优势,占比为20%;其他地区的数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图4-2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位分布情况广义上的区位是指场所、位置等,但是也包括布局、空间等含义。在区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可以将影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区位分布的因素分为一下三个部分:第一,距离因素。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区位分布应充分考虑距离因素,主要表现在中国城市群及人口的布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实现发展,最终是要把消费的人群吸引过来。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布局要考虑中国的交通网络以及城市群布局,在发达城市或城市群的边缘地区进行选址。目前我们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圈,又兴起一批中小型的城市,比如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还有成渝城市群、海峡城市群等等。第二,自然资源因素。当前,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在体育本体产业的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打造“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正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转向体验式旅游发展,“体育+旅游”的“体验式”旅游消费成为新的趋势和主流,自然资源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采用“体育+旅游”的思路规划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为大多数部门的选择。第三,需求因素。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说,人口规模与密度、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与偏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需求因素。体育消费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矗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367产业聚集理论视域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本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主要围绕核心产业、政府重视、区位分布、核心要素、拉动消费五个方面展开。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投资者、消费者的集体投入,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产品消费等方面进行参与。根据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现实状况,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整理出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的模式。图7-1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模式7.1聚集体育核心产业,形成外部性发展格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出现了“千镇一面”、“特色小镇没有特色”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文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同质化的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小镇的前期规划没有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小镇的核心产业聚集上,很多投资企业在进驻体育小镇后,没有将盈利目标放在体育本体产业上,反而是借助小镇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快速回笼资金。在项目设置上,仅仅是简单地复制,采取营销手段进行宣传。因此,要重点结合小镇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因为这两样是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是其他体育小镇难以不可复制的,着力选取适合小镇的体育类产业,打造核心产业聚集,在产业定位方面定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李平,余守文,肖乐乐. 体育科研. 2020(01)
[2]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研究进展与启示[J]. 杨伟青,韩明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1)
[3]模式与经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研究[J]. 信桂新,熊正贤.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6)
[4]政企合作(PPP)模式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机制研究[J]. 王珊,匡丽萍.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1)
[5]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演化模式与发展路径[J]. 周文静,李凌,张瑞林,王恒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6]体育特色小镇的国际案例分析与主要启示[J]. 朱洪军,张林,鲍明晓.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7]新时代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冷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 栾永鑫,伊超. 辽宁体育科技. 2018(06)
[8]中国城镇化下沉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特色”选择[J]. 韦业宇. 价值工程. 2018(34)
[9]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研究[J]. 王鹏. 绿色环保建材. 2018(10)
[10]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PPP模式研究——基于可行性逻辑关系的视角[J]. 朱焱,于文谦,戴红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 徐康宁.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D]. 杨毅然.武汉体育学院 2018
[2]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 薛珂.天津城建大学 2018
[3]“三生融合”导向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清超.江西师范大学 2018
[4]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王瑞.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冀西北坝上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 张婷.北方工业大学 2017
[6]合肥市大圩镇马拉松体育特色小镇的现状调查研究[D]. 刘雪.首都体育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360744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分布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22达到了42%;西南地区具有较为的自然资源优势,占比为20%;其他地区的数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图4-2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位分布情况广义上的区位是指场所、位置等,但是也包括布局、空间等含义。在区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可以将影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区位分布的因素分为一下三个部分:第一,距离因素。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区位分布应充分考虑距离因素,主要表现在中国城市群及人口的布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实现发展,最终是要把消费的人群吸引过来。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布局要考虑中国的交通网络以及城市群布局,在发达城市或城市群的边缘地区进行选址。目前我们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圈,又兴起一批中小型的城市,比如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还有成渝城市群、海峡城市群等等。第二,自然资源因素。当前,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在体育本体产业的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打造“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正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转向体验式旅游发展,“体育+旅游”的“体验式”旅游消费成为新的趋势和主流,自然资源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采用“体育+旅游”的思路规划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为大多数部门的选择。第三,需求因素。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说,人口规模与密度、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与偏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需求因素。体育消费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矗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367产业聚集理论视域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本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主要围绕核心产业、政府重视、区位分布、核心要素、拉动消费五个方面展开。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投资者、消费者的集体投入,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产品消费等方面进行参与。根据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现实状况,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整理出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的模式。图7-1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模式7.1聚集体育核心产业,形成外部性发展格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出现了“千镇一面”、“特色小镇没有特色”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文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同质化的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小镇的前期规划没有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小镇的核心产业聚集上,很多投资企业在进驻体育小镇后,没有将盈利目标放在体育本体产业上,反而是借助小镇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快速回笼资金。在项目设置上,仅仅是简单地复制,采取营销手段进行宣传。因此,要重点结合小镇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因为这两样是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是其他体育小镇难以不可复制的,着力选取适合小镇的体育类产业,打造核心产业聚集,在产业定位方面定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李平,余守文,肖乐乐. 体育科研. 2020(01)
[2]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研究进展与启示[J]. 杨伟青,韩明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1)
[3]模式与经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研究[J]. 信桂新,熊正贤.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6)
[4]政企合作(PPP)模式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机制研究[J]. 王珊,匡丽萍.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1)
[5]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演化模式与发展路径[J]. 周文静,李凌,张瑞林,王恒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6]体育特色小镇的国际案例分析与主要启示[J]. 朱洪军,张林,鲍明晓.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7]新时代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冷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 栾永鑫,伊超. 辽宁体育科技. 2018(06)
[8]中国城镇化下沉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特色”选择[J]. 韦业宇. 价值工程. 2018(34)
[9]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研究[J]. 王鹏. 绿色环保建材. 2018(10)
[10]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PPP模式研究——基于可行性逻辑关系的视角[J]. 朱焱,于文谦,戴红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 徐康宁.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D]. 杨毅然.武汉体育学院 2018
[2]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 薛珂.天津城建大学 2018
[3]“三生融合”导向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清超.江西师范大学 2018
[4]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王瑞.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冀西北坝上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 张婷.北方工业大学 2017
[6]合肥市大圩镇马拉松体育特色小镇的现状调查研究[D]. 刘雪.首都体育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36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6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