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支撑的健身作用分析
本文关键词:平板支撑的健身作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探索平板支撑运动的原动肌,为大众健身健美提供科学化的依据。2、利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k4b2对平板支撑活动的能量消耗进行实验测定,以期为正常人群维持身体形态、肥胖患者减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为减少表面肌电信号以及能量消耗情况采集的误差,确保平板支撑动作的顺利完成,经过体脂百分比筛选以及剔除有严重运动损伤史的对象,选取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15名男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肌电信号指标为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振幅值RMS,能量消耗指标为梅脱MET以及总的能量消耗EETOT。实验一:15名受试者按照平板支撑标准姿势进行锻炼,锻炼时间为能采集到清晰稳定的肌电图谱即可,对肱三角肌、胸大肌、三角肌、竖脊肌、腹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共八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分析,提取均方根振幅RMS,对8块肌肉的肌纤维募集情况进行比较;实验二:15名受试者佩戴k4b2设备,做一次平板支撑直至疲劳即可,疲劳意为受试者不能坚持标准的平板支撑姿势,收集从开始至受试者疲劳后5分钟的数据,最后对总的能量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实验三:15名受试者佩戴k4b2设备做平板支撑运动,做lmin,休息30s,直至受试者疲劳,疲劳意为受试者不能坚持标准的平板支撑姿势,采集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能量消耗分析。结果:1)所测平板支撑8块肌肉的RMS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三角肌(185.93)、腹直肌(124.20)、臀大肌(92.80)、肱三头肌(85.73)、股四头肌(71.27)、竖脊肌(63.20)、胸大肌(52.93)、股二头肌(52.87)。2)实验二中,一次性疲劳平板支撑的梅脱为5.63±1.15,总的能量消耗值为31.08±6.51。3)实验三中,间歇性疲劳平板支撑的梅脱为6.45±1.44,总的能量消耗值为74.09±23.04。建议:1)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状况,但对于如何科学健身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误区。本实验证明平板支撑运动主要对三角肌、腹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等肌肉起锻炼作用,而对胸大肌、股二头肌的锻炼效果不明显,为大众健身提供了科学化的依据。2)一次性平板支撑的能量消耗为5.63±1.15,是中等强度的运动,相当于进行有氧踏板操以及打羽毛球等活动(详见2011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该试验总的能量消耗为31.08卡路里,运动时间为9.44分,相当于每分钟消耗3.29卡路里,相当于65kg的人以5.6公里/小时的速度走9.44分钟上山每分钟消耗卡路里的0.45倍,消耗了较多的能量,适用正常人群维持身体形态。3)间歇性平板支撑的能量消耗为6.45±1.44,是高强度运动,相当于以8km/h的速度慢跑所消耗的能量,并且实验三消耗的能量是实验二消耗的2.38倍,因而具有更明显的锻炼效果,更适用正常人群维持身体形态或者肥胖人群进行减肥。
【关键词】:平板支撑 表面肌电信号 均方根振幅RMS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k4b2 梅脱MET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0-2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表面肌电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11-15
- 1.2.1 肌电简介以及常用肌电测量方法11-12
- 1.2.2 肌电图信号分析方法及指标12-14
- 1.2.3 表面肌电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14-15
- 1.3 能量消耗的研究现状15-20
- 1.3.1 肥胖的概念、分类、发生原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15-17
- 1.3.2 减肥的方法——运动减肥法17-18
- 1.3.3 能量消耗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8-20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0-22
- 1.4.1 研究目的20
- 1.4.2 研究意义20-22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2-32
- 2.1 研究对象22
- 2.2 研究方法22-29
- 2.2.1 文献资料法22-23
- 2.2.2 实验法23-29
- 2.2.3 数理统计法29
- 2.3 实验步骤以及技术路线29-32
- 3 结果与分析32-37
- 3.1 平板支撑过程中8块肌肉的均方根振幅值,如表3.1所示32-34
- 3.1.1 实验一32-34
- 3.2 平板支撑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梅脱值34-37
- 3.2.1 实验二34-35
- 3.2.2 实验王35-37
- 4 讨论37-41
- 5. 创新点与不足41-42
- 6. 结论42-43
- 7 参考文献43-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风;;是什么限制了人脑的进化?[J];百科知识;2011年20期
2 江克平;浅海海浪能量消耗的计算[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61年00期
3 ;工作温度和能量消耗[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4 李刚荣,汪仕良,余斌,解伟光,尤忠义,黎鳌,邓仁明;人体能量消耗间接测定系统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5 王正杰;赵晓光;钱旭;;一种能量消耗平衡的线性无线传感器网络调度策略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郭振东;;科学用脑四要点[J];科学24小时;2010年01期
7 M.P.Richards;白水莉;;家禽的采食量、能量消耗和体重的调控机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12期
8 刘兆华;会“睡觉”的手表[J];小学科技;2004年03期
9 金丽;薛芹波;李然;田野;;第九套广播体操能量消耗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洁辉;丸山仁司;;不同上下台阶方式的能量消耗分析[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胡佑红;张春华;陈文鹤;;四项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赵德峰;钱风雷;陈文鹤;;上海市青少年自由泳运动员能量消耗节省化的测试与监控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孙锐;朴建华;田园;李卫东;杨艳华;姬一兵;董杰;黄振武;杨晓光;;对26名青年男性看电视和看书时能量消耗的研究[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六期):膳食营养与代谢专题[C];2007年
5 赵文华;;不同运动感受装置的特点及在能量消耗测定中的应用[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八期):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刘艳芳整理;中国居民能量消耗情况初探[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 顾中一;如何制定自己的减肥计划[N];中国食品报;2014年
3 陈文兰;适度疲劳有益[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王继贵;科学减肥[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芳;中年人健身走、跑能量消耗评价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孙泊;基于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走跑运动能量消耗建模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3 王欢;步行能量消耗特征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健康人群步行能量消耗特点与模型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丁玲;女大学生跳绳运动能量消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包长莎;大学生多种形式花样跳绳能量消耗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玉平;相同总功下不同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的能量消耗特点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遵光;基于能量消耗的LEACH动态持续周期的优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公衍蕊;三种坡度快走过程中摄氧量、心输出量和能量消耗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7 马娇娇;舞蹈啦啦操的能耗测定及其应用建议[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8 何惠然;发音能量守恒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岳书芳;超重成年女性走和跑能量消耗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黄俊男;平板支撑的健身作用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平板支撑的健身作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