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竞技太极拳比赛成绩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5:49
竞技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以西方竞技体育模式为参照发展起来的新型太极拳项目。通过对世界竞技太极拳比赛成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世界太极拳竞技水平现状和运动成绩整体水平的趋势,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推动竞技太极拳国际化的发展和推广。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以世界竞技太极拳比赛成绩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第11届-第14届世界锦标赛太极拳比赛成绩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1、近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项目成绩得分及各模块得分上,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太极拳项目的规则和裁判法整体没有变化。2、运动员动作质量得分较高,失分较少,未满分的运动员扣分次数多,“晃动、脚碾动、移动或跳动”和“击响腿脚尖未过肩或击拍落空”是动作质量扣分较多的内容。3、男、女运动员在演练水平得分上比较接近,得分集中在“很好档的3级”和“一般档的4级”。4、男、女运动员难度动作上成功率高,失误少。男、女子运动员选择难度等级主要都为A和B级难度,男子选择难度种类较多,跳跃类难度多,平衡和腿法类难度及连接少,难度级别高,难度成功率较高;女子运动员跳跃类难度选择较少,平衡和腿法类难度及连接选择较多...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四届比赛男子参加代表队数量在区域分布图
近四届比赛女子参加代表队数量在区域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竞技太极拳[J]. 朱丞,张峰. 武术研究. 2017(03)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J]. 陈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3]竞技太极拳“322B+3”落地阶段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J]. 马庆,曾逵,丁保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4]竞技太极拳难度动作分析——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为例[J]. 郭红. 中华武术(研究). 2016(04)
[5]太极拳文化形象及品牌塑造的路径[J]. 闫民,梁勤超,李源. 体育学刊. 2015(06)
[6]从第12届全运会看竞技太极拳项目的发展[J]. 程馨,董逢威,李芳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10)
[7]对竞技太极拳竞赛难度动作改进的思考[J]. 张长思.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8]竞技太极拳发展研究:冲突与认同的交错磨合[J]. 董国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14(05)
[9]论竞技太极拳在武术中的定位——以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为视角[J]. 王艺霖,孙向豪. 中华武术(研究). 2013(06)
[10]第11届全运会太极拳项目决赛运动员情况分析[J]. 郭西魁. 安康学院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竞技太极拳技术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英奎.北京体育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从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看太极拳的全球化发展[D]. 郑小康.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 章璐璐.苏州大学 2013
[3]第十五、十六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成绩分析[D]. 华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D]. 王胭脂.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7738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四届比赛男子参加代表队数量在区域分布图
近四届比赛女子参加代表队数量在区域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竞技太极拳[J]. 朱丞,张峰. 武术研究. 2017(03)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J]. 陈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3]竞技太极拳“322B+3”落地阶段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J]. 马庆,曾逵,丁保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4]竞技太极拳难度动作分析——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为例[J]. 郭红. 中华武术(研究). 2016(04)
[5]太极拳文化形象及品牌塑造的路径[J]. 闫民,梁勤超,李源. 体育学刊. 2015(06)
[6]从第12届全运会看竞技太极拳项目的发展[J]. 程馨,董逢威,李芳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10)
[7]对竞技太极拳竞赛难度动作改进的思考[J]. 张长思.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8]竞技太极拳发展研究:冲突与认同的交错磨合[J]. 董国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14(05)
[9]论竞技太极拳在武术中的定位——以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为视角[J]. 王艺霖,孙向豪. 中华武术(研究). 2013(06)
[10]第11届全运会太极拳项目决赛运动员情况分析[J]. 郭西魁. 安康学院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竞技太极拳技术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英奎.北京体育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从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看太极拳的全球化发展[D]. 郑小康.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 章璐璐.苏州大学 2013
[3]第十五、十六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成绩分析[D]. 华雪.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D]. 王胭脂.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7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8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