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周亚高原训练对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25 19:37
目的:探讨亚高原训练对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以国家现代五项队14名运动员(男6名、女8名)为实验对象,于雅加达亚运会赛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进行5周亚高原训练。每周训练结束调整后次日晨,采集运动员肘静脉血测量生化指标评价身体机能;亚高原前、中、后采用自由泳和激光跑评价体能相关的运动表现能力。不同时间点各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男运动员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在亚高原第1周开始显著降低(P<0.01),下亚高原1周后恢复至亚高原前水平;女运动员RBC、Hb在亚高原第4周至亚高原后显著升高(P<0.05或P<0.01);女运动员RBC、Hb升高幅度均在亚高原第3周至亚高原后显著高于男运动员(P<0.05或P<0.01)。男运动员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在亚高原第3、4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女运动员血清T亚高原期间显著升高(P<0.05或P<0.01),女运动员T升高幅度...
【文章来源】:中国体育科技. 2020,56(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运动员Hct变化幅度示意
运动员T变化幅度示意
运动员游泳(A)和激光跑(B)变化幅度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8 d亚高原训练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表现的影响[J]. 姚一鸣,邱俊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2)
[2]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高欢,高炳宏,孟志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3]亚高原训练对世居高原青少年耐力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 刘娜,钱钰,殷劲,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4]国家竞走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训练安排及机能监控[J]. 蒋秋艳,王洪宇,张阜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5]亚高原训练对中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J]. 于涛,常芸,赵鹏,李翰,李清正,黄俊红. 体育科学. 2016(12)
[6]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量与强度[J]. 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5(02)
[7]竞技体育项目的专项供能比例——亟待纠正的错误[J]. 黎涌明,毛承. 体育科学. 2014(10)
[8]低氧训练对中长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郑建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J]. 于洪军. 体育科学. 2014(02)
[10]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 卜建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9)
本文编号:3410319
【文章来源】:中国体育科技. 2020,56(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运动员Hct变化幅度示意
运动员T变化幅度示意
运动员游泳(A)和激光跑(B)变化幅度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8 d亚高原训练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表现的影响[J]. 姚一鸣,邱俊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2)
[2]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高欢,高炳宏,孟志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3]亚高原训练对世居高原青少年耐力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 刘娜,钱钰,殷劲,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4]国家竞走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训练安排及机能监控[J]. 蒋秋艳,王洪宇,张阜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5]亚高原训练对中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J]. 于涛,常芸,赵鹏,李翰,李清正,黄俊红. 体育科学. 2016(12)
[6]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量与强度[J]. 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5(02)
[7]竞技体育项目的专项供能比例——亟待纠正的错误[J]. 黎涌明,毛承. 体育科学. 2014(10)
[8]低氧训练对中长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郑建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J]. 于洪军. 体育科学. 2014(02)
[10]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 卜建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9)
本文编号:3410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1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