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届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女子三人操成套动作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7:35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我国竞技健美操比赛的最高赛事,代表着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最高水平。我国健美操国家队队员均是来自于各高校的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的研究对我国参加世界比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第9届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女子三人操决赛前8名的成套动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围绕2009版竞技健美操规则对本次大赛中女三决赛前8名的成套动作针对其成套编排、难度动作和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竞技健美操女子三人操成套动作创编特点、难度动作价值与分布、完成质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对策,同时找出我省代表队与其他省参赛队间的差距,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我省女三项目的发展。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女子健美操竞技水平差距较大,整体发展不均衡,前4名和后4名队伍实力存在明显差距。同时,我省代表队首次进入全国前八强,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但在艺术创编、难度动作难度系数及完成率方面仍与其他省参赛选手有一定距离。(2)我国女子三人操的操化动作组合整体编排合理,但创新性不够,缺少突出的亮点。过渡与连...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居大运会女于三人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柱状图
:[円円?M.円?n.kl.讨?F.??天洋化上巧私湖北队江巧队江西化北巧队广巧队山四P人平巧值??图3-2第9届大运会女子王人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柱状图??如图3-2,从8支队伍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上来分析,过渡动作数量的平均值??为7次,连接动作为9次。结合表3-1可W得出,艺术分较高的队伍使用过渡与连接??动作次数较多,尤其是过波动作的出现次数。这是因为过渡动作需要有空间及轴的??变化,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因此在成套编排时运动员使用过渡动作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可W反映出运动员体能的优劣。湖北队的过渡动作虽然使用次数较少,??但多数采用了完成难度较大的多空间、多运动轴变化的动作,因而会有相应较高的??艺术分。而艺术分数较低的山西队虽然使用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次数与均值相差甚微,??但通过详细观察山西队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多数采用了弓步、并步等简单的动作
天审认上梅队湖扎化江苏队江西Pa?*巧Vs广巧队山巧化??图3-4第9届大运会女子互人操成套动作中运动员配合次教统计图??通过图3-4我们可W看到大部分的队伍中都出现了运动员肢体接触的动力性配??合,前4名天津、上海、湖北、江苏各代表队均出现了?3次动力性配合,其中天津??队有1次呼应配合,2次层次配合,但是运动员间没有直接肢体接触的动为性配合,??第2名上海队3次配合均是通过3名运动员的肢体接触来完成的。第3、4名分别是??2次肢体接触、1次层次配合和2次层次配合、1次肢体接触。而后4名的4支代表??队都是只出现了通过运动员肢体接触来完成的配合动作。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大运??会女H前8名成套中动力性配合动作节拍较少、动作简单,且湖北队与上海队的H??人配合动作非常相似,缺乏新颖巧妙的设计,因此,建议教练员、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达方面素材的收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其他项目好的创意,结合音??乐1^及动作特点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造型优美、动作新颖、能够感染、吸引、震撼观??众的好的动力性配合。??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9届大运会健美操女子三人操项目难度动作出现位序分析[J]. 关鸿靖. 运动. 2013(16)
[2]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子单人项目过渡与连接动作编排分析[J]. 查春华,杨建国. 中国体育科技. 2011(05)
[3]第八届世界运动会健美操男子单人成套动作对比分析[J]. 李洪波. 湖北体育科技. 2011(02)
[4]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与世界前三名运动队难度动作比较分析[J]. 屠丽芳,蔡秦梅. 内江科技. 2010(10)
[5]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演变特点研究[J]. 姚丽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8)
[6]2009—2012年FIG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特点及竞技性展望[J]. 刘敏,李建英.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2)
[7]国际健美操2009版规则变化主要特点及发展展望[J]. 李敏,李庆友.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1)
[8]影响竞技健美操最后得分因素探究——以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六人操决赛为例[J]. 周雯,杜少武. 福建体育科技. 2009(06)
[9]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和强国混双操难度动作对比分析[J]. 李新红,张英.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6)
[10]2009年新周期国际健美操规则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难度与编排创新发展研究[J]. 于长菊,李凤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 钟茵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轻器械健身健美操竞赛成套动作编排设计的研究[D]. 黄梦琪.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 沈惟佳.苏州大学 2011
[4]2009-2012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女单决赛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D]. 杨鹏.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竞技健美操三人操托举动作的研究[D]. 李晓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外三人操项目对比分析[D]. 薛彦良.辽宁师范大学 2009
[7]竞技健美操三人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研究[D]. 王秀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8]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 陈安勇.山东师范大学 2008
[9]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研究[D]. 宓钟琪.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曲雪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4634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居大运会女于三人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柱状图
:[円円?M.円?n.kl.讨?F.??天洋化上巧私湖北队江巧队江西化北巧队广巧队山四P人平巧值??图3-2第9届大运会女子王人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柱状图??如图3-2,从8支队伍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上来分析,过渡动作数量的平均值??为7次,连接动作为9次。结合表3-1可W得出,艺术分较高的队伍使用过渡与连接??动作次数较多,尤其是过波动作的出现次数。这是因为过渡动作需要有空间及轴的??变化,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因此在成套编排时运动员使用过渡动作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可W反映出运动员体能的优劣。湖北队的过渡动作虽然使用次数较少,??但多数采用了完成难度较大的多空间、多运动轴变化的动作,因而会有相应较高的??艺术分。而艺术分数较低的山西队虽然使用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次数与均值相差甚微,??但通过详细观察山西队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多数采用了弓步、并步等简单的动作
天审认上梅队湖扎化江苏队江西Pa?*巧Vs广巧队山巧化??图3-4第9届大运会女子互人操成套动作中运动员配合次教统计图??通过图3-4我们可W看到大部分的队伍中都出现了运动员肢体接触的动力性配??合,前4名天津、上海、湖北、江苏各代表队均出现了?3次动力性配合,其中天津??队有1次呼应配合,2次层次配合,但是运动员间没有直接肢体接触的动为性配合,??第2名上海队3次配合均是通过3名运动员的肢体接触来完成的。第3、4名分别是??2次肢体接触、1次层次配合和2次层次配合、1次肢体接触。而后4名的4支代表??队都是只出现了通过运动员肢体接触来完成的配合动作。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大运??会女H前8名成套中动力性配合动作节拍较少、动作简单,且湖北队与上海队的H??人配合动作非常相似,缺乏新颖巧妙的设计,因此,建议教练员、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达方面素材的收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其他项目好的创意,结合音??乐1^及动作特点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造型优美、动作新颖、能够感染、吸引、震撼观??众的好的动力性配合。??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9届大运会健美操女子三人操项目难度动作出现位序分析[J]. 关鸿靖. 运动. 2013(16)
[2]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子单人项目过渡与连接动作编排分析[J]. 查春华,杨建国. 中国体育科技. 2011(05)
[3]第八届世界运动会健美操男子单人成套动作对比分析[J]. 李洪波. 湖北体育科技. 2011(02)
[4]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与世界前三名运动队难度动作比较分析[J]. 屠丽芳,蔡秦梅. 内江科技. 2010(10)
[5]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演变特点研究[J]. 姚丽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8)
[6]2009—2012年FIG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特点及竞技性展望[J]. 刘敏,李建英.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2)
[7]国际健美操2009版规则变化主要特点及发展展望[J]. 李敏,李庆友.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1)
[8]影响竞技健美操最后得分因素探究——以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六人操决赛为例[J]. 周雯,杜少武. 福建体育科技. 2009(06)
[9]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和强国混双操难度动作对比分析[J]. 李新红,张英.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6)
[10]2009年新周期国际健美操规则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难度与编排创新发展研究[J]. 于长菊,李凤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 钟茵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轻器械健身健美操竞赛成套动作编排设计的研究[D]. 黄梦琪.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 沈惟佳.苏州大学 2011
[4]2009-2012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女单决赛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D]. 杨鹏.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竞技健美操三人操托举动作的研究[D]. 李晓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外三人操项目对比分析[D]. 薛彦良.辽宁师范大学 2009
[7]竞技健美操三人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研究[D]. 王秀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8]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 陈安勇.山东师范大学 2008
[9]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研究[D]. 宓钟琪.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曲雪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4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2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