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一般运动感知觉素质敏感期划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07:53
研究目的:通过测试7—15岁学生运动感知觉水平现状,描绘出该阶段运动感知觉发展曲线。通过对处于感知觉水平变化较大的阶段学生实施运动干预,证实运动感知觉敏感期的客观存在。研究结果将为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为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及运动选材提供新的参考思路。研究内容:1.筛选出需要测试的年龄阶段,进行运动感知觉水平测试;2.分析测试数据,描绘出该年龄阶段运动感知觉发展曲线;3.分析该年龄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及生理特征,结合感知觉发展曲线,确定运动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4.通过运动干预实验,确定运动感知觉敏感期的具体年龄阶段。研究方法:1.测试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发展水平。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6个地区为测试点,分别测试各地区的城市、县城、农村中、小学各一所(共1703名)学生的运动感知觉成绩。2.验证运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的存在。选定处于敏感期的40名城市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觉专项训练,该组学生标记为A组;与A组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接受常规体育教学的40名城市学生为B组;与A组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且实施相同的运动感知觉专项训练的40名农村学生为A1组;与A组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但实施同...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感觉
1.1.2 知觉
1.1.3 运动感知觉
1.1.4 敏感期
1.2 运动感知觉生理、心理学基础
1.2.1 运动感知觉的生理学基础
1.2.2 运动感知觉的心理学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
1.3.1 运动感知觉对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影响
1.3.2 运动感知觉与运动技术形成关系的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测试对象
2.1.1 筛选测试对象
2.1.2 确定测试对象
2.2 实验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测试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数理统计法
2.4 实验内容
2.4.1 测试内容
2.4.2 实验内容
3 运动感知觉发展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县城和农村同一年龄段学生运动感知觉水平不同
3.1.1 运动感知觉水平在城乡之间有较大差异
3.1.2 贴近自然的生存环境更有助于儿童形成准确的运动感知觉
3.1.3 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感知觉水平提高并不同步
3.2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水平发展呈现出敏感期变化
3.2.1 男生下肢距离控制水平低于女生
3.2.2 男生上肢定位感知觉与女生差异较小
3.2.3 小学阶段速度感知觉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
3.2.4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集中在 8~13 岁
4 运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身体素质特征
4.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发展特点
4.3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实验验证
4.3.1 理论验证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为 8~9 岁
4.3.2 实施实践验证方案
4.3.3 8~9 岁学生运动感知觉水平变化实验结果
4.3.4 城市学生上肢定位感知觉水平提高较快
4.3.5 农村学生感知滑盘水平提高较快
4.3.6 敏感期对儿童少年感知觉水平的影响大于环境因素
4.3.7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与身体素质对应关系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动干预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效果[J]. 刘星亮,孟思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12)
[2]探寻儿童运动感知觉发展敏感时段[J]. 王嵛,张立朋,鲁茁. 学周刊. 2013(36)
[3]北京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典型相关分析[J]. 李一辰,潘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08)
[4]山东省3~6岁幼儿生长发育指数的研究[J]. 李志伟. 体育科技. 2010(01)
[5]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训练的绩效研究[J]. 王树明,章建成,尹小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09)
[6]学习型示范和熟练型示范对运动技能观察学习的影响[J]. 王晓波,章建成. 体育科学. 2009(02)
[7]知觉运动技能评价过程中运动员反应速度的适宜评价指标研究[J]. 王树明,燕成,章建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6)
[8]运动感知觉对排球发球技术教学影响的研究[J]. 丁世聪,丁世勇,甄新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9]运动速度知觉信息对提高篮球长传球技术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 赵诚民,宋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10]运动直觉决策的内隐观[J]. 范文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7)
硕士论文
[1]高师体育院系不同专项选修班学生运动知觉的研究[D]. 张丽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4256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感觉
1.1.2 知觉
1.1.3 运动感知觉
1.1.4 敏感期
1.2 运动感知觉生理、心理学基础
1.2.1 运动感知觉的生理学基础
1.2.2 运动感知觉的心理学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
1.3.1 运动感知觉对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影响
1.3.2 运动感知觉与运动技术形成关系的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测试对象
2.1.1 筛选测试对象
2.1.2 确定测试对象
2.2 实验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测试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数理统计法
2.4 实验内容
2.4.1 测试内容
2.4.2 实验内容
3 运动感知觉发展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县城和农村同一年龄段学生运动感知觉水平不同
3.1.1 运动感知觉水平在城乡之间有较大差异
3.1.2 贴近自然的生存环境更有助于儿童形成准确的运动感知觉
3.1.3 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感知觉水平提高并不同步
3.2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水平发展呈现出敏感期变化
3.2.1 男生下肢距离控制水平低于女生
3.2.2 男生上肢定位感知觉与女生差异较小
3.2.3 小学阶段速度感知觉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
3.2.4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集中在 8~13 岁
4 运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身体素质特征
4.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发展特点
4.3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实验验证
4.3.1 理论验证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为 8~9 岁
4.3.2 实施实践验证方案
4.3.3 8~9 岁学生运动感知觉水平变化实验结果
4.3.4 城市学生上肢定位感知觉水平提高较快
4.3.5 农村学生感知滑盘水平提高较快
4.3.6 敏感期对儿童少年感知觉水平的影响大于环境因素
4.3.7 儿童少年运动感知觉敏感期与身体素质对应关系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动干预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效果[J]. 刘星亮,孟思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12)
[2]探寻儿童运动感知觉发展敏感时段[J]. 王嵛,张立朋,鲁茁. 学周刊. 2013(36)
[3]北京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典型相关分析[J]. 李一辰,潘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08)
[4]山东省3~6岁幼儿生长发育指数的研究[J]. 李志伟. 体育科技. 2010(01)
[5]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训练的绩效研究[J]. 王树明,章建成,尹小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09)
[6]学习型示范和熟练型示范对运动技能观察学习的影响[J]. 王晓波,章建成. 体育科学. 2009(02)
[7]知觉运动技能评价过程中运动员反应速度的适宜评价指标研究[J]. 王树明,燕成,章建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6)
[8]运动感知觉对排球发球技术教学影响的研究[J]. 丁世聪,丁世勇,甄新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9]运动速度知觉信息对提高篮球长传球技术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 赵诚民,宋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10]运动直觉决策的内隐观[J]. 范文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7)
硕士论文
[1]高师体育院系不同专项选修班学生运动知觉的研究[D]. 张丽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4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3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