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5 19:50
研究目的: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原理及规律,总结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届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运动技术动作,希冀提高运动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研究结果:通过讨论不难发现国内外标枪运动员区别较大主要在第一步的步长(与国外均值相差0.58m),在投掷步第二步国内步长均值为1.61m,而国外均值为1.84m,相差0.23m,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内运动员第二步普遍采用的是小步幅的投掷节奏,会导致引枪时间不足,不利于后续过程控枪的稳定性,在交叉步过程步长国内均值为1.93m,相比国外均值低0.26m,不利于在最后用力前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投掷步第四步步长国内外标枪运动员相比相差不大,投掷步第一步用时国内均值比国外均值小0.11s。在T1和T2时刻躯干后倾角国内均值较高,在T3时刻躯干后倾角相差不大,在进入到T4时刻躯干后倾角国内均值比国外均值高6.7°,我国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用力前形成了较好的超越器械姿态。T3时刻至T4时刻的平均速度损失率国内均值为8.95%,且腾起高度较高,在T4时刻躯干后倾角国内均值比国外均值高2°,说明我国标枪运动员在...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世界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概况
2.3 投掷标枪动作技术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三维录像解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时刻阶段划分
4.1.1 时刻划分
4.1.2 过程划分
4.1.3 阶段划分
4.2 相关角度定义
4.3 投掷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3.1 投掷步阶段各步步长、步时的分析
4.3.2 投掷步阶段各步躯干后倾角的分析
4.3.3 交叉步过程身体重心速度、蹬地角及腾起高度的分析
4.3.4 投掷步阶段各步右肩角、右肘角及拉引角的分析
4.3.5 投掷步阶段右膝角的分析
4.4 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4.1 最后用力阶段左膝角的分析
4.4.2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后倾角的分析
4.4.3 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肘角和肩角的分析
4.4.4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角度、姿态角及攻角的分析
4.4.5 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及标枪出手速度的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投掷步阶段
5.1.2 最后用力阶段
5.2 研究建议
5.2.1 投掷步阶段
5.2.2 最后用力阶段
6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里约奥运女子标枪前8名决赛运动员最后发力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 苏水军,杨远平,孙丹,庄维友,杨俊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5)
[2]中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比较[J]. 张路,刘生杰,李建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03)
[3]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重心及角度参数研究[J]. 赵龙飞,周继和. 安徽体育科技. 2013(06)
[4]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遥测肌电特征的同步研究[J]. 黄显忠,任祥钰,牛健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5]芬兰标枪训练的理念与特点研究[J]. 李英彪.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3)
[6]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环节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 董海军,张英波,郝勇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05)
[7]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技术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 陈丽波. 安徽体育科技. 2008(03)
[8]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 李建臣,王永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5)
[9]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比较[J]. 李建英,谢威,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6)
[10]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J]. 成万祥,张庆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影响我国男子标枪运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D]. 邵占朋.北京体育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8530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世界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概况
2.3 投掷标枪动作技术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三维录像解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时刻阶段划分
4.1.1 时刻划分
4.1.2 过程划分
4.1.3 阶段划分
4.2 相关角度定义
4.3 投掷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3.1 投掷步阶段各步步长、步时的分析
4.3.2 投掷步阶段各步躯干后倾角的分析
4.3.3 交叉步过程身体重心速度、蹬地角及腾起高度的分析
4.3.4 投掷步阶段各步右肩角、右肘角及拉引角的分析
4.3.5 投掷步阶段右膝角的分析
4.4 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4.1 最后用力阶段左膝角的分析
4.4.2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后倾角的分析
4.4.3 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肘角和肩角的分析
4.4.4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角度、姿态角及攻角的分析
4.4.5 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及标枪出手速度的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投掷步阶段
5.1.2 最后用力阶段
5.2 研究建议
5.2.1 投掷步阶段
5.2.2 最后用力阶段
6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里约奥运女子标枪前8名决赛运动员最后发力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 苏水军,杨远平,孙丹,庄维友,杨俊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5)
[2]中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比较[J]. 张路,刘生杰,李建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03)
[3]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重心及角度参数研究[J]. 赵龙飞,周继和. 安徽体育科技. 2013(06)
[4]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遥测肌电特征的同步研究[J]. 黄显忠,任祥钰,牛健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5]芬兰标枪训练的理念与特点研究[J]. 李英彪.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3)
[6]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环节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 董海军,张英波,郝勇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05)
[7]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技术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 陈丽波. 安徽体育科技. 2008(03)
[8]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 李建臣,王永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5)
[9]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比较[J]. 李建英,谢威,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6)
[10]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J]. 成万祥,张庆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影响我国男子标枪运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D]. 邵占朋.北京体育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8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3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