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步颈肩肌群训练”对办公室文员颈椎病(颈型)康复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4:33
目的:对办公室文员进行“6步颈肩肌群训练”,观察研究其康复治疗效果,为职业非特异性颈椎病(颈型)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为制作适合我国“上班族”颈椎病(颈型)康复预防的工间运动打下良好基础。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并被诊断为颈椎病(颈型)的40例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并就任办公室文员的患者)按就诊时间进行编号和排序,将4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中频疗法+常规按摩疗法),也是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疗法。常规治疗+6步颈部和肩部肌群训练(下颌颈缩和伸展、中立位对抗、颈部侧向屈曲和伸展、颈部向前屈曲和侧向伸展、手臂冠状面抬高和下拉训练、臂丛神经牵引。6步动作均按照相应的动作标准和要求进行训练),并用于干预组,这是本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新方法。当治疗处于一定阶段时,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测试指标,分阶段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收集试验指标的时间节点是治疗的0/4/8周。所需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颈部残疾指数(NDI)和表面肌电指数(左、右颈部竖脊肌和胸锁乳突肌时域指标的均方根振幅和频域指标的平均频率)。试验...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5表3两组患者的NDI量表评分比较(Mean±SD)注:●表示ND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ND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图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I量表评分对比4.3.3两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平均频率表面肌电值(MF值)与均方根振幅表面肌电值(RMS值)对比(详见表4)(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无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具有可比性。(2)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内对比: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干预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左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左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6步颈肩肌群训练”加常规治疗在改善左颈竖脊肌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干预组25.10±1.5621.40±1.90●★17.30±1.87●★对照组25.30±1.4923.90±1.80●21.95±1.67●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6表4两组患者的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比较(Mean±SD)注:●表示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图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颈竖脊肌MF值对比图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颈竖脊肌RMS值对比4.3.4两组患者右侧颈竖脊肌平均频率表面肌电值(MF值)与均方根振幅表面肌电值(RMS值)对比(详见表5)(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无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具有可比性。(2)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内对比: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干预组MF106.53±8.93119.77±9.44●★128.64±9.61●★对照组MF108.99±7.58113.34±7.11●120.00±7.05●干预组RMS6.23±0.859.29±0.88●★13.35±0.76●★对照组RMS6.21±0.728.00±0.65●10.89±0.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谢兴文,王春晓,李宁.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07)
[2]中老年人颈椎病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 王国基,王国军,杨翊翔,杨赳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06)
[3]功能锻炼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J]. 梁文军,李薇. 中医药导报. 2011(09)
[4]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部疼痛的临床研究[J]. 杜良杰,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7)
[5]上海市徐汇区颈椎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 杨新文,朱远熔,白跃宏,汪志良,曹曼林,俞红,徐义明. 中国康复. 2011(02)
[6]空军飞行人员职业性颈椎病调查[J]. 程书洋,胡彬.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06)
[7]运动疗法治疗颈肌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J]. 刘宏,杨和平. 右江医学. 2010(01)
[8]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J]. 牛雪飞,苏辉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1)
[9]颈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 刘保新,徐敏. 柳州医学. 2009(04)
[10]颈椎病物理治疗的疗效观察[J]. 李红,李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32)
硕士论文
[1]郑氏推拿手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D]. 宁兴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2]核心肌力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疗效影响的短期观察[D]. 陈力.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55449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5表3两组患者的NDI量表评分比较(Mean±SD)注:●表示ND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ND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图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I量表评分对比4.3.3两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平均频率表面肌电值(MF值)与均方根振幅表面肌电值(RMS值)对比(详见表4)(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无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具有可比性。(2)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内对比: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干预组患者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左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左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6步颈肩肌群训练”加常规治疗在改善左颈竖脊肌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干预组25.10±1.5621.40±1.90●★17.30±1.87●★对照组25.30±1.4923.90±1.80●21.95±1.67●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6表4两组患者的左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比较(Mean±SD)注:●表示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左侧颈竖脊肌MF值和RMS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图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颈竖脊肌MF值对比图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颈竖脊肌RMS值对比4.3.4两组患者右侧颈竖脊肌平均频率表面肌电值(MF值)与均方根振幅表面肌电值(RMS值)对比(详见表5)(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无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具有可比性。(2)右侧颈竖脊肌MF值与RMS值组内对比: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干预组MF106.53±8.93119.77±9.44●★128.64±9.61●★对照组MF108.99±7.58113.34±7.11●120.00±7.05●干预组RMS6.23±0.859.29±0.88●★13.35±0.76●★对照组RMS6.21±0.728.00±0.65●10.89±0.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谢兴文,王春晓,李宁.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07)
[2]中老年人颈椎病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 王国基,王国军,杨翊翔,杨赳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06)
[3]功能锻炼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J]. 梁文军,李薇. 中医药导报. 2011(09)
[4]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部疼痛的临床研究[J]. 杜良杰,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7)
[5]上海市徐汇区颈椎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 杨新文,朱远熔,白跃宏,汪志良,曹曼林,俞红,徐义明. 中国康复. 2011(02)
[6]空军飞行人员职业性颈椎病调查[J]. 程书洋,胡彬.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06)
[7]运动疗法治疗颈肌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J]. 刘宏,杨和平. 右江医学. 2010(01)
[8]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J]. 牛雪飞,苏辉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1)
[9]颈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 刘保新,徐敏. 柳州医学. 2009(04)
[10]颈椎病物理治疗的疗效观察[J]. 李红,李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32)
硕士论文
[1]郑氏推拿手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D]. 宁兴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2]核心肌力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疗效影响的短期观察[D]. 陈力.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5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5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