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3赛季亚冠联赛广州恒大前场30米区域传球技术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2 06:45
  足球运动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它具有大众化、不可预知性和充满争议性等特点,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亚洲足球运动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亚冠联赛也得到了国人更多的关注与喜爱。广州恒大足球队于2010年在中甲联赛提前四轮成功冲超,并以升班马的身份蝉联了2011-2013年的三次中超联赛冠军,并在2013年以卓越战绩赢得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冠军,这也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第一次染指该项赛事的冠军。也凭此荣获2013年亚足联最佳俱乐部奖。所以这样一支拥有较高竞技水平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发挥的球队是其他中超球队借鉴与学习的楷模。足球比赛是团队项目,需要球队中每名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而传球则是队员之间保持联系沟通的重要方式,它将整个球队合理的衔接在一起。传球是足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是实施足球战术的出发点,它能否得到有效运用直接影响到球队进攻的持续性,也是全队战术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所以在这里对传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广州恒大足球队2013赛季亚冠联赛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剖析。着重对其前场30米区域...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3赛季亚冠联赛广州恒大前场30米区域传球技术运用分析


前场30米区域不同时间段场均传球次数趋势图

趋势图,传球次数,趋势图,区域


图 2 传入前场 30 米区域不同时间段场均传球次数趋势图如表 10 所示把全场 90 分钟分为 6 个时段、每 15min 一个时段,每个时段场均传球次数都在 13 次左右。从图 1 中可清楚的看到在 30 米区域内的传球频率在上半场随着比赛时间的推移而呈平缓的上升趋势,在下半场前 15 分钟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前场区域下半场传球的整体运用次数少于上半场,原因是随着比赛的深入,双方经过开场时的相互试探到逐渐适应比赛并可以贯彻实施本方的战术,从而使传球次数慢慢增加,而在最后 30min 的时间段随着双方体力的不断消耗恒大足球队的快速打法更加明显,在对方 30 米区域不过多传球、追求进攻效率从而使此时段的传球次数较少。从图 2 中可得出上下半场的开始阶段传入前场区域的次数明显较多,且在最后 15 分钟攻入前场次数有所上升,因为在最后的时间段随着双方体力的消耗和确保不失球的战术思想,恒大足球队较好的贯彻了快速通过中场,争取将球攻向对方门前的战术打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2赛季中超联赛广州恒大队技战术分析[J]. 计伟.  山西体育科技. 2013(01)
[2]2010-11欧冠联赛巴塞罗那队前场30米主要进攻手段特征分析[J]. 冯超,武志鹏.  青春岁月. 2013(04)
[3]我国亚冠、中超参赛球队“多线作战”技战术特征与水平的统计分析[J]. 王凯,何江川,杨放.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6)
[4]浅析现代足球比赛中长传球的运用[J]. 范泽龙.  中国-东盟博览. 2012 (12)
[5]一次性处理球在当今足球重大赛事中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 雷陈,张帅.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6]2011~2012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巴塞罗那队前场30米区域传球技术应用分析[J]. 何人也,蔡隆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2(28)
[7]第19届足球世界杯亚洲球队与4强传球对抗强度的比较分析[J]. 赵宏,王冬.  安徽体育科技. 2012(04)
[8]浅谈足球比赛中的一次性传球[J]. 李向民.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6)
[9]中日韩高水平职业足球俱乐部进攻能力比较研究[J]. 曹卫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10]足球运动中不同传球方式对体能的影响研究[J]. 张五洲.  科技信息. 2011(21)

硕士论文
[1]南非世界杯亚洲队与四强队传球技术对比分析[D]. 王冬.扬州大学 2011
[2]北京奥运会女子足球决赛阶段传接球技术运用的分析[D]. 王宏伟.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球队传球特征分析[D]. 黄家垒.苏州大学 2010
[4]巴西国家足球队传球运用规律的研究[D]. 马飞.四川师范大学 2009
[5]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八强球队传球特征分析[D]. 吕毅.山东师范大学 2008
[6]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进攻前场30米区域传球质量的研究[D]. 孙雪翰.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1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71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