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4 15:5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学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层面上。为了解决投资者与教学者协同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成立专门体育运动器材管理部门,以及出台推进政策等,完善高校体育人才管理模式,并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在校内举办"体育单项赛事""阳光体育赛事""奥林杯体育赛事"等不同类型体育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对接进行市场调查,表明不同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职能要求不同,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只有结合自身需求与社会主线发展方向,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就业岗位,才能顺利就业。
【文章来源】:就业与保障. 2020,(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高校体育人才管理方式
(二)提出“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国家卓越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 夏岩,史衍,赵月霞,钱雯,钟秉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2]基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地方特色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 何祥海,李远华,谭似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3]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李旭,朱施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数据库的构建研究[J]. 王晓林,马云龙,王瑞雪,刘佳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李家发,龙正印,陈松,卢永雪,都慧慧. 体育科技. 2018(06)
[6]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新课标”对接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 刘跃东. 教育现代化. 2018(48)
[7]“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 吴秋来,刘飞舟,吴湘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16)
本文编号:3476037
【文章来源】:就业与保障. 2020,(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高校体育人才管理方式
(二)提出“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就业需求对接调查分析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国家卓越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 夏岩,史衍,赵月霞,钱雯,钟秉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2]基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地方特色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 何祥海,李远华,谭似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3]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李旭,朱施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数据库的构建研究[J]. 王晓林,马云龙,王瑞雪,刘佳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李家发,龙正印,陈松,卢永雪,都慧慧. 体育科技. 2018(06)
[6]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新课标”对接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 刘跃东. 教育现代化. 2018(48)
[7]“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 吴秋来,刘飞舟,吴湘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16)
本文编号:3476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7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