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00:29
本文以中国男篮参加伦敦奥运会的5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男篮在技战术方面与对手的差距,找出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差距的所在,为中国男篮以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小组赛5场比赛中的进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经统计学分析为:在技术性指标方面,总得分、总投中次数和总出手投篮次数方面与对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三分球出手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积极性指标前场篮板和总篮板方面都与对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意识性指标助攻方面中国男篮与对手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被动性指标失误方面中国男篮与对手没有显著性差异。2、中国男篮与对手各位置队员进攻技术指标经统计学分析为:在中锋位置上罚球命中数和前场篮板与对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罚球次数上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中国男篮中锋位置重要要提高前场板和得分的能力;在前锋位置上的总投篮次数、总投篮命中数以及三分命中数上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在三分出手次数和前场篮板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后卫位置上的二分出手次数与对手相比有显著...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篮球进攻技术的研究
1.4.2 关于篮球进攻战术的研究
1.4.3 关于篮球进攻能力的研究
1.4.4 关于国外篮球进攻技战术的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录像观察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中国男篮与对手常规进攻技术统计指标的对比分析
3.1.1 技术性进攻指标(投篮次数、投篮命中率等)的对比分析
3.1.2 积极性进攻指标(前场篮板球和总篮板球)的对比分析
3.1.3 意识性进攻指标(助攻)的对比分析
3.1.4 被动性进攻指标(失误)的对比分析
3.2 中国男篮与对手各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1 中国男篮与对手中锋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2 中国男篮与对手前锋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3 中国男篮与对手后卫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3 中国男篮与对手快攻进攻的对比分析
3.5.1 快攻的发动与接应
3.5.2 快攻的推进
3.5.3 快攻的结束
3.4 中国男篮与对手阵地进攻的对比分析
3.4.0 阵地进攻投篮得分区域的对比分析
3.4.1 传切配合的对比分析
3.4.2 策应配合的对比分析
3.4.3 突分配合的对比分析
3.4.4 掩护配合的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进攻战术配合特点[J]. 臧卫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2(34)
[2]第16届亚运会中韩女篮前锋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J]. 刘晓华,付浩. 运动. 2012(09)
[3]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全宁,吕心丰. 运动. 2011(06)
[4]论我国男篮现状及发展态势——奥运会、亚锦赛、全运会男篮比赛之反思[J]. 王守恒,郑钢,左伟,李志刚,赵文革,王巧云,蒙可斌,宋旭辉,季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1)
[5]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阵地进攻配合形式运用状况比较研究[J]. 李建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09)
[6]论篮球运动的内外线进攻结合规律[J]. 谭朕斌,何录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2)
[7]对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J]. 林萍. 福建体育科技. 2002(01)
博士论文
[1]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陈钧.北京体育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对第16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主要竞争对手进攻主要技战术特点的研究[D]. 闫晋.北京体育大学 2011
[2]第27、28、29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进攻战术特点的研究[D]. 李源.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篮控球后卫进攻能力的分析研究[D]. 闫田.河北师范大学 2010
[4]北京奥运会中外男篮前锋球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峰.苏州大学 2010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进攻能力的研究[D]. 梅凯.首都体育学院 2009
[6]中国男篮与世界前三强3分球进攻状况的对比研究[D]. 朱大鹏.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替补队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攀.北京体育大学 2009
[8]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王汝斌.首都体育学院 2009
[9]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阵地进攻战术运用状况分析[D]. 张继明.河南大学 2009
[10]近两届世界大赛中外男篮进攻战术基础配合运用的对比分析[D]. 冯昌锋.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80811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篮球进攻技术的研究
1.4.2 关于篮球进攻战术的研究
1.4.3 关于篮球进攻能力的研究
1.4.4 关于国外篮球进攻技战术的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录像观察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中国男篮与对手常规进攻技术统计指标的对比分析
3.1.1 技术性进攻指标(投篮次数、投篮命中率等)的对比分析
3.1.2 积极性进攻指标(前场篮板球和总篮板球)的对比分析
3.1.3 意识性进攻指标(助攻)的对比分析
3.1.4 被动性进攻指标(失误)的对比分析
3.2 中国男篮与对手各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1 中国男篮与对手中锋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2 中国男篮与对手前锋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3 中国男篮与对手后卫位置队员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3 中国男篮与对手快攻进攻的对比分析
3.5.1 快攻的发动与接应
3.5.2 快攻的推进
3.5.3 快攻的结束
3.4 中国男篮与对手阵地进攻的对比分析
3.4.0 阵地进攻投篮得分区域的对比分析
3.4.1 传切配合的对比分析
3.4.2 策应配合的对比分析
3.4.3 突分配合的对比分析
3.4.4 掩护配合的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进攻战术配合特点[J]. 臧卫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2(34)
[2]第16届亚运会中韩女篮前锋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J]. 刘晓华,付浩. 运动. 2012(09)
[3]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全宁,吕心丰. 运动. 2011(06)
[4]论我国男篮现状及发展态势——奥运会、亚锦赛、全运会男篮比赛之反思[J]. 王守恒,郑钢,左伟,李志刚,赵文革,王巧云,蒙可斌,宋旭辉,季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1)
[5]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阵地进攻配合形式运用状况比较研究[J]. 李建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09)
[6]论篮球运动的内外线进攻结合规律[J]. 谭朕斌,何录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2)
[7]对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J]. 林萍. 福建体育科技. 2002(01)
博士论文
[1]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陈钧.北京体育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对第16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主要竞争对手进攻主要技战术特点的研究[D]. 闫晋.北京体育大学 2011
[2]第27、28、29届奥运会男篮四强进攻战术特点的研究[D]. 李源.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篮控球后卫进攻能力的分析研究[D]. 闫田.河北师范大学 2010
[4]北京奥运会中外男篮前锋球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峰.苏州大学 2010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进攻能力的研究[D]. 梅凯.首都体育学院 2009
[6]中国男篮与世界前三强3分球进攻状况的对比研究[D]. 朱大鹏.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替补队员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陈攀.北京体育大学 2009
[8]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D]. 王汝斌.首都体育学院 2009
[9]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阵地进攻战术运用状况分析[D]. 张继明.河南大学 2009
[10]近两届世界大赛中外男篮进攻战术基础配合运用的对比分析[D]. 冯昌锋.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8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8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