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核心区力量”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从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生理学等多角度整合提出的,而随后应运而生的训练方法很快应用于竞技体育力量训练当中,目前已经成全球化推广发展趋势重视程度很高。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其大多数集中在传统武术训练方面,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人体核心区的理解及其表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训练方法有所区别,但中心思想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对于人体运动“核心区”理解最有特点的是太极拳,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以静制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求练习过程强调整体力量。中国传统太极拳运动一般是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盘,对应人体核心区则为中盘。在太极拳的训练中,对于中盘的力量控制与训练充斥着整个拳法学习过程,形成了其独有的的练习方法与训练理念。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整理,首次将太极拳中的动作技术进行了汇总分析,从理论层面上对我国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和现代“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论述了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的理论依据,并证明了我国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理论的实用性。本研究选取了太极拳众多训练方法中的8个有代表性的动作技术(从太极浑圆桩到左右蹬脚等),整合成为一套太极拳核心区训练方法,并以此作为提升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效果的训练内容。并利用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以20名年龄在20-25岁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男女2个实验组,每组10人,2实验组同时进行上述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通过核心区力量评价方法(八级腹桥测试、单脚闭眼站立测试仪、电子背力测试仪、电子仰卧起坐测试仪)测量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核心区力量的变化,论述了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对于人体核心区力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太极拳在对于人体核心区影响方面与现代理具有一致性;2.“松静力”训练是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关键性技术;3.太极拳的力量练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人体核心区力量;4.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对人体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太极拳 核心区力量 力量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前言9-11
- 1.选题依据11-13
- 1.1 核心区力量是人体整体力量的基础11
- 1.2 太极拳力量训练理论特点11-12
- 1.3 太极拳力量训练理论的现实意义12-13
- 2.文献综述13-19
- 2.1 核心区力量研究综述13-15
- 2.1.1 核心区力量的起源与定义13-14
- 2.1.2 核心区稳定性在人体中的作用14
- 2.1.3 核心区力量对人体的功能性影响14-15
- 2.1.4 核心力量的测试15
- 2.2 太极拳理论相关研究综述15-19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5-16
- 2.2.2 国外研究现状16-19
- 3.太极拳核心区力量理论特征与分析19-43
- 3.1 太极拳是人体“意”与“气”结合的连续运动19-27
- 3.1.1“意识”对于神经控制系统影响19-24
- 3.1.2“气”对于呼吸调节系统的影响24-27
- 3.2 太极拳运动中以“阴阳”理论为主要辅助手段27
- 3.3 太极拳的发力是放长击远的螺旋弹性运动27-29
- 3.4“松静力”的培养是太极拳核心练习手段29-33
- 3.4.1 关于头颈“虚领顶劲”的掌握31
- 3.4.2 关于“上盘”中肩部的松静训练31
- 3.4.3 关于核心区“中盘”的松静训练31-32
- 3.4.4 对于“下盘”的松静力训练32-33
- 3.5 太极拳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选定33
- 3.6 太极拳代表性力量动作练习方法分析33-43
- 4.研究对象与方法43-51
- 4.1 研究对象43
- 4.2 研究方法43-51
- 4.2.1 文献资料法43
- 4.2.2 专家访谈法43-44
- 4.2.3 实验法44-49
- 4.2.4 数理统计法49-51
- 5.实验结果与分析51-57
- 5.1 受试者核心区力量测试结果51-52
- 5.1.1 男性受试者核心区力量测试结果51-52
- 5.1.2 女性受试者核心区力量测试结果52
- 5.2 实验数据成因分析52-54
- 5.3 实验总结54-57
- 结论与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4
- 致谢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利斌,李世生;太极拳与健康[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2 程梅玲,朱继华;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3 王淑芝;太极拳祛病健身的机理[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的诠释——解读太极拳健身文化之“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续志红;浅谈太极拳的健身原理[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郭志禹;太极拳养生文化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刘玉;《道德经》——太极拳的思想基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赵发田,李蕾,李英奎;太极拳动作名称特点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9 李永刚;论太极拳劲[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3期
10 胡有志;;求解太极拳的相关项[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声和;;走近太极拳[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2 洪浩;;太极拳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路迪民;;太极拳源流争论因果新探[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4 梅家新;;大禹治水方略对太极拳理功法的启示[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伟焕;;太极拳经典的来历[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国;太极拳使我受益[N];中国体育报;2002年
2 杜伊战;太极拳乡法官情[N];焦作日报;2006年
3 胥晓琦;太极拳的起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文治禄 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教授;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静养”[N];鸡西日报;2011年
5 昌沧 友唐;如日东升 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健;太极拳与气功[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王文中 武汉养性斋心身疾病诊疗所;习练太极益身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康戈武;文化瑰宝 健身益友[N];人民日报;2001年
9 国家体育总局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张华国;浅谈杨氏太极拳的规律[N];中国老年报;2004年
10 百度晋城吧吧主 南冠庄主;打造两大文化品牌 彰显晋城文化特色[N];太行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超;对太极拳的社会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2 漆春亭;对传统太极拳保护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付郁;太极拳休闲的理论提出及发展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崔良芳;艺术维度下的太极拳美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郑学超;太极拳兴衰的时代特征及其当前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6 蓝秀芦;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下肢本体功能和柔韧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赵博;上善若水思想对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8 刘少凤;太极拳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金春霞;论太极拳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赵永清;论腰在太极拳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