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苏州健身俱乐部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2 19:36
  以苏州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从时间距离与间接空间距离两个角度分析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的空间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健身者在时间距离上呈非均匀状态分布,绝大部分在30分钟以内;以空间距离3km为临界点,该空间距离之内的健身人数随着距离变化而随机波动,并未形成减少趋势,该距离之外的健身者比例随空间距离增大衰减明显。距离衰减曲线比较表明,健身俱乐部不同类型参与者空间分布衰减模式各异,出行方式的差别导致健身者在空间距离上的圈层分异较明显。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7(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苏州健身俱乐部为例


图1 时间距离分布图

分布图,空间距离,分布图,时间距离


空间距离方面,以健身俱乐部为中心向外扩展,健身者数量随出行距离的增加而相应减少,距离衰减规律明显(见图2)。按曲线统计方法,健身者人数占比随出行距离变化的衰减方程为:lnE=32.956-8.515ln(d),E为距健身俱乐部dkm范围的健身人数占总健身人数的百分比,拟合方程的校正R2为0.872,F值为18.165,显著水平为0.001,可见模型拟合程度很好。出行距离在5km以内的健身人数占到66.6%,而在5~10km的人数降到20.3%。研究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分布规律可以发现,时间距离集中在30分钟以内,空间距离分散在5km、5~10km、10km以外等不同范围内。健身者对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的认知程度不同,涉及时间距离时健身者敏感度较高,因为时间是其制定健身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身者对空间距离的认知敏感度相对较低,在时间距离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健身者可能通过交通工具的选择来减少空间距离较远带来的阻力。本研究选择空间距离为5km以内的健身者进行研究,发现健身者人数占比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见图3)。

曲线,参与者,俱乐部,类型


现阶段,我国的健身行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除价格因素外,健身俱乐部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突破,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挖掘发展潜力,使人们愿意不受空间距离影响而选择较远的健身俱乐部。例如,通过设置新颖时尚的团体健身课,帮助消费者克服较远的空间距离带来的不便,进而选择适宜的俱乐部和项目。(3)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健身俱乐部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以太原市为例[J]. 郭新斌.  长沙大学学报. 2019(02)
[2]商业健身场所居民健身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J]. 姜玉培,甄峰,韩青.  城市建筑. 2018(24)
[3]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的研究[J]. 刘孑硕.  科技风. 2017(20)
[4]广州市商业型健身房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王珏晗,周春山.  热带地理. 2018(01)
[5]“互联网+”时代健身产业运营模式探索及启示[J]. 曹招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6]中产阶层体育健身参与特征及优化策略[J]. 王燕,徐强,王青.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7]城市居民健身场所布局公平性及优化对策[J]. 陈婷婷,魏宗财,陈卓源.  规划师. 2015(07)
[8]消费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研究[J]. 陈长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9]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结构和布局特征的研究[J]. 张宏伟.  四川体育科学. 2011(02)
[10]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行为分析[J]. 田英,邹师,郑玉霞.  体育文化导刊. 2009(03)



本文编号:3512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12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