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基于体育社团的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6 17:41
  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弱、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但按照目前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合理使用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及体育社团就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不二选择。文章以此为背景,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体育"第二课堂"运行模式,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文章来源】:运动精品. 2020,39(04)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体育社团的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体育社团中不同年级学生参与人数、积极性、持续性比例

体育社团,代表队,大学体育,金字塔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包括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的组织关系、管理、活动开展都隶属于院团委,这在专业性和针对性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欠缺。笔者通过调查,提出体育社团组织关系隶属院团委,日常管理及业务、活动开展归属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室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专业属性,有效提高体育社团的实用性,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中起到实质性作用。2.2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意见》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运作现状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 刘选鉴,朱大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2)
[2]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分析与发展对策[J]. 刘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1)
[3]让体育社团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J]. 武菲.  运动. 2015(01)
[4]基于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模式探究[J]. 童慧儿.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0)
[5]关于高校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J]. 王慧.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D]. 黄甫平.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72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72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