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9:2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分析和讨论。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目前呈现出参与人群较多、开展项目较广、开展形式多样等现状和特点。而通过现状发现,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开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不明确,对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混淆,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管理秩序混乱,电子竞技赛事以及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缺乏高校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高校电子竞技硬件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高校电子竞技赛事较少,缺乏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交流,社会各界对高校电子竞技的发展缺乏支持和帮助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树立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正确认识;加强高校电子竞技文化建设,开设电子竞技专业和课程,营造电子竞技学术体系;建立健全高校电子竞技管理体系和部门,对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举办各类高校电子竞技赛事,将电子竞技项目纳入高校运动会,成立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联盟,...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电子竞技运动概述
2.1.1 电子竞技运动的产生
2.1.2 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
2.1.3 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
2.2 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2.2.1 项目属性的分类
2.2.2 项目形式的分类和区别
2.3 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的区别
2.4 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及赛事介绍
2.4.1 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
2.4.2 电子竞技运动比赛形式的特点
2.4.3 电子竞技运动的赛事介绍
2.5 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6 电子竞技运动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咨询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电子竞技运动在成都市的发展现状
4.2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发展现状
4.2.1 成都市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情况
4.2.2 成都市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参与情况
4.2.3 成都市高校学生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动机
4.2.4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管理情况
4.2.5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社团成立情况
4.2.6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举办情况
4.3 成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面临的困境
4.3.1 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错误和偏差
4.3.2 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开设状态一片空白
4.3.3 高校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电子竞技运动需求
4.3.4 高校之间电子竞技交流甚少
4.3.5 各项目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4.3.6 社会各界对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缺乏支持、监督和管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认识
5.2.2 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校电竞文化建设
5.2.3 成立电子竞技运动相关组织和部门
5.2.4 改善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硬软件环境
5.2.5 规划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
5.2.6 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电子竞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何虹. 中国-东盟博览. 2013 (06)
[2]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思考[J]. 侯云飞,敬龙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3]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成长路径分析[J]. 梁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4]电子竞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探析[J]. 耿密.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0)
[5]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概念界定[J]. 马超,崔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6]我国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 俞华,李江红.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01)
[7]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商榷[J]. 黄璐,张玉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8]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与未来——《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等五大管理规定出台[J]. 李俊喜.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2)
[9]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前景及产业研究[J]. 王红福,葛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6(02)
[10]对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初步探讨[J]. 许巍,杨彩云.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 何培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武汉地区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 俞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电子竞技运动在武汉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程瑾瑜.武汉体育学院 2009
[4]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价值取向及展望[D]. 陈建辉.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对电子竞技运动被列为体育项目合理性置疑的研究[D]. 金梓衡.吉林大学 2007
[6]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的理论研究[D]. 杨敬研.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4280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电子竞技运动概述
2.1.1 电子竞技运动的产生
2.1.2 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
2.1.3 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
2.2 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2.2.1 项目属性的分类
2.2.2 项目形式的分类和区别
2.3 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的区别
2.4 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及赛事介绍
2.4.1 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
2.4.2 电子竞技运动比赛形式的特点
2.4.3 电子竞技运动的赛事介绍
2.5 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6 电子竞技运动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咨询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电子竞技运动在成都市的发展现状
4.2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发展现状
4.2.1 成都市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情况
4.2.2 成都市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参与情况
4.2.3 成都市高校学生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动机
4.2.4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管理情况
4.2.5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社团成立情况
4.2.6 成都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举办情况
4.3 成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面临的困境
4.3.1 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错误和偏差
4.3.2 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开设状态一片空白
4.3.3 高校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电子竞技运动需求
4.3.4 高校之间电子竞技交流甚少
4.3.5 各项目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4.3.6 社会各界对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缺乏支持、监督和管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认识
5.2.2 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校电竞文化建设
5.2.3 成立电子竞技运动相关组织和部门
5.2.4 改善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硬软件环境
5.2.5 规划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
5.2.6 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电子竞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何虹. 中国-东盟博览. 2013 (06)
[2]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思考[J]. 侯云飞,敬龙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3]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成长路径分析[J]. 梁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4]电子竞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探析[J]. 耿密.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0)
[5]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概念界定[J]. 马超,崔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6]我国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 俞华,李江红.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01)
[7]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商榷[J]. 黄璐,张玉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8]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与未来——《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等五大管理规定出台[J]. 李俊喜.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2)
[9]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前景及产业研究[J]. 王红福,葛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6(02)
[10]对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初步探讨[J]. 许巍,杨彩云.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 何培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武汉地区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 俞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电子竞技运动在武汉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程瑾瑜.武汉体育学院 2009
[4]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价值取向及展望[D]. 陈建辉.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对电子竞技运动被列为体育项目合理性置疑的研究[D]. 金梓衡.吉林大学 2007
[6]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的理论研究[D]. 杨敬研.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4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7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