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02:12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我国中部地区514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可视化处理,并探究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呈簇状聚集分布,并形成了4个高密度聚集区,分别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宜春市;山西临汾市、晋中市和河南焦作市。此外,还形成了3个次密度聚集区,分别是山西运城市、晋城市;河南濮阳市、周口市;安徽宣城市、黄山市。研究认为:中部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主要受地理因素、民族文化因素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呈现出傍河聚集、平原较多、少数民族聚集区较多、经济发达地区较多的特点。旨在为中部乃至全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
利用ArcGIS10.3软件的Spatial工具对中部地区的体育非遗项目进行运算得到其空间分布图(图2)。结合表1和图2可知: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的分布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主要表现为整个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呈簇状分布,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宜春市,山西临汾市、晋中市和河南焦作市体育非遗项目数量较多,而中南部大部分城市体育非遗项目分布稀疏且数量少,甚至很多地区没有体育非遗项目。3.3 体育非遗项目ESDA数据分析
本文将中部81个市的体育非遗项目数据投影到一个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正交平面上,模拟出一个三维透视图(图3)。由图3得知: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基本相似(即两端高中间低)。也就是说,整个中部地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市中的体育非遗项目较多,而中间地区数量较少。具体来看,东西方向城市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差异相对较小,而南北方向上表现为更明显的“U”形特征,且北边高于南边。3.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徐柏翠,潘竟虎. 经济地理. 2018(05)
[2]中国城镇化的地域非均衡及其动态演进——来自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的经验证据[J]. 陈利,朱喜钢.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05)
[3]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点群密度制图应用研究[J]. 卢敏,杨柳,王金茵,黄煌,王结臣. 测绘工程. 2017(04)
[4]体育文化形成与传播的地理学解析[J]. 李采丰,杨宗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5]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分布动态演进[J]. 匡兵,卢新海,周敏.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0)
[6]基于GIS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J]. 马冬雪,江芸,朱明勇. 体育科学. 2015(06)
[7]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戴其文,刘俊杰,吴玉鸣,徐伟. 资源科学. 2013(05)
[8]基于ESDA的城市住宅地价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任辉,吴群. 经济地理. 2011(05)
[9]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J]. 柴国珍,孙文学. 文化遗产. 2010(02)
本文编号:3585860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
利用ArcGIS10.3软件的Spatial工具对中部地区的体育非遗项目进行运算得到其空间分布图(图2)。结合表1和图2可知: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的分布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主要表现为整个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呈簇状分布,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宜春市,山西临汾市、晋中市和河南焦作市体育非遗项目数量较多,而中南部大部分城市体育非遗项目分布稀疏且数量少,甚至很多地区没有体育非遗项目。3.3 体育非遗项目ESDA数据分析
本文将中部81个市的体育非遗项目数据投影到一个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正交平面上,模拟出一个三维透视图(图3)。由图3得知:中部地区体育非遗项目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基本相似(即两端高中间低)。也就是说,整个中部地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市中的体育非遗项目较多,而中间地区数量较少。具体来看,东西方向城市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差异相对较小,而南北方向上表现为更明显的“U”形特征,且北边高于南边。3.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徐柏翠,潘竟虎. 经济地理. 2018(05)
[2]中国城镇化的地域非均衡及其动态演进——来自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的经验证据[J]. 陈利,朱喜钢.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05)
[3]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点群密度制图应用研究[J]. 卢敏,杨柳,王金茵,黄煌,王结臣. 测绘工程. 2017(04)
[4]体育文化形成与传播的地理学解析[J]. 李采丰,杨宗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5]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分布动态演进[J]. 匡兵,卢新海,周敏.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0)
[6]基于GIS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J]. 马冬雪,江芸,朱明勇. 体育科学. 2015(06)
[7]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戴其文,刘俊杰,吴玉鸣,徐伟. 资源科学. 2013(05)
[8]基于ESDA的城市住宅地价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任辉,吴群. 经济地理. 2011(05)
[9]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J]. 柴国珍,孙文学. 文化遗产. 2010(02)
本文编号:358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8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