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超大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与体育治理关系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3 12:02
  超大城市人口结构变化是城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缩影。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大城市人口结构、职业结构、居民生产劳动、文化习俗等考验着体育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业已成为影响体育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武汉市人口结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超大城市体育治理发展脉络,探讨人口结构变化与体育治理之间的关系,为超大城市优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和体育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些许参考。 

【文章来源】: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0,34(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超大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与体育治理关系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2018年武汉不同年龄段人口构成

人口分布,武汉市,人口密度,年鉴


超大城市作为城市化高度发展下的组织形态,是承载人口聚集的重要平台,区域内人口变动正经历着结构的快速转变、内部社会构成的调整以及各类资源的快速集结的过程,使得体育治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近些年,随着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以及其他人才引进“组合拳”政策的使用,为大学生等群体“留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据统计,留汉大学生已达70.7万,落户人数达到26.4万。落户毕业生中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分别占落户总人数的1.0%、11.1%、55.8%和32.1%[11],进一步促进了武汉市人口结构和人才比例优化,而人口机械增长也深刻影响着体育治理格局的转型过程。2017年,武汉市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57‰和11.62‰,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2015年(12.70‰,5.75‰)和2016年(11.48‰,5.44‰),且自然增长率出现明显下滑(2017年为3.96‰,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6.95‰,6.03‰)[2]。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形式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12],由(见图2)可以看出2016-2017年武汉市下辖城区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江汉区、硚口区和武昌区(中心城区),这些区域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净流入人口增加(2017年净迁移率达到19.78‰)、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区域社会秩序面临着新的治理挑战,例如人均体育资源的减少、分布不均衡和原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供需平衡被打破,产生激烈的竞争以及影响现存治理秩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与转型:中国基层治理四十年[J]. 周庆智.  政治学研究. 2019(01)
[2]新时代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 李丽,杨小龙,刘丽娜.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研究[J]. 祝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4]我国体育治理中政社合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上海市为例[J]. 杨华,张小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5]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对体育发展战略的影响[J]. 马德浩.  体育科学. 2015(12)
[6]1985―2010年中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时空变化[J]. 符跃鑫,陈影影,张振克.  热带地理. 2014(05)
[7]社会人口结构与竞技体育关系研究[J]. 陈颇,殷樱,夏崇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12)

硕士论文
[1]武汉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D]. 黄水平.武汉体育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604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04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