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3 19:12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采用美国APAS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对东北师范大学CUBS运动员的持球突破技术动作进行了测量与分析,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篮球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特点以及分析运用此动作时可能造成损伤的特点。以便更深刻的了解其本质,弥补感知带来的不足,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延长运动寿命等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相关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有:1.从时间特征上来看,启动蹬跨阶段顺步持球突破的平均用时为0.46s,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平均用时为0.53s;转体探肩阶段顺步持球突破的平均用时为0.49s,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平均用时为0.53s。顺步持球突破相对于交叉步持球突破来说启动更突然,初速度更快。2.在启动前的准备姿势上,顺步持球突破的非中枢脚的位置较为灵活,而交叉步持球突破两脚的位置相对较为固定。3.启动开始后,交叉步持球突破的重心高度降低不如顺步持球突破明显。顺步突破技术动作在启动时重心随即快速降低并且幅度较大,而交叉步突破开始重心较平稳,重心高度降低出现的较晚。4.在开始启动后非中枢脚第一步跨出的距离上,交叉步持球突破比顺步持球突破更...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拍摄场地示意图
图 2 三维标定框架示意图(左图为相机 A,右图为相机 B)视频解析的步骤为:首先将两相机拍摄的视频导入电脑。再对其进行同步和修剪处,使用的是 APAS 运动录像解析系统种的 Trimmer 模块。先找到同步点使用帧匹配的式将两段视频同步后,再对需要的动作部分进行修剪并分段保存。之后对视频进行数化处理,使用的是 Digitize 模块。单位设置为 M(米),标志点数目 14 个,框架标点目为 26 个。人体模型选用了系统默认的美国 DEMPSTER 人体模型。新工程文件棍图的本信息输入完成后,开始进行数字化打点工作。首先进行框架标志点的解析标定,再每段动作视频进行逐帧的打点。之后用 Transform 模块对工程文件进行转化。下一个序是平滑滤波,使用 Filter 模块,选用的是低通数字平滑滤波处理。最后使用 Displa块,对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测力台采集信息设置为:触发方式为键盘触发,采样时间为 3 秒,采样频率为 800Hz始通道为 0,变化步长为 100。
测力台示意图(X轴为运动员侧方向,Y轴为运动员面对方向,Z轴垂直于地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篮球运球后转身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戎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7)
[2]对篮球跨步急停跳投动作运动学特征的分析[J]. 孟超,李世明,孙志胜.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3]篮球后撤步技术动作的时相划分及运动学特征分析[J]. 孟超,李世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4]浅议篮球比赛中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J]. 张磊.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4)
[5]浅析突破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J]. 张艳云,蒋海燕,邓维.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2)
[6]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时错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 钱光田. 红河学院学报. 2008(02)
[7]篮球运动员前转身过程中转动腿的生物力学分析[J]. 春潮.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06)
[8]篮球运动员持球突破技术运用分析[J]. 冯妙英.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1)
[9]对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 袁国长. 华章(教学探索). 2007 (Z1)
[10]持球突破技术运用中几种变化的理论分析[J]. 张小平. 体育科学研究. 2006(03)
本文编号:3604994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拍摄场地示意图
图 2 三维标定框架示意图(左图为相机 A,右图为相机 B)视频解析的步骤为:首先将两相机拍摄的视频导入电脑。再对其进行同步和修剪处,使用的是 APAS 运动录像解析系统种的 Trimmer 模块。先找到同步点使用帧匹配的式将两段视频同步后,再对需要的动作部分进行修剪并分段保存。之后对视频进行数化处理,使用的是 Digitize 模块。单位设置为 M(米),标志点数目 14 个,框架标点目为 26 个。人体模型选用了系统默认的美国 DEMPSTER 人体模型。新工程文件棍图的本信息输入完成后,开始进行数字化打点工作。首先进行框架标志点的解析标定,再每段动作视频进行逐帧的打点。之后用 Transform 模块对工程文件进行转化。下一个序是平滑滤波,使用 Filter 模块,选用的是低通数字平滑滤波处理。最后使用 Displa块,对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测力台采集信息设置为:触发方式为键盘触发,采样时间为 3 秒,采样频率为 800Hz始通道为 0,变化步长为 100。
测力台示意图(X轴为运动员侧方向,Y轴为运动员面对方向,Z轴垂直于地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篮球运球后转身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戎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7)
[2]对篮球跨步急停跳投动作运动学特征的分析[J]. 孟超,李世明,孙志胜.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3]篮球后撤步技术动作的时相划分及运动学特征分析[J]. 孟超,李世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4]浅议篮球比赛中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J]. 张磊.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4)
[5]浅析突破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J]. 张艳云,蒋海燕,邓维.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2)
[6]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时错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 钱光田. 红河学院学报. 2008(02)
[7]篮球运动员前转身过程中转动腿的生物力学分析[J]. 春潮.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06)
[8]篮球运动员持球突破技术运用分析[J]. 冯妙英.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1)
[9]对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 袁国长. 华章(教学探索). 2007 (Z1)
[10]持球突破技术运用中几种变化的理论分析[J]. 张小平. 体育科学研究. 2006(03)
本文编号:3604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0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