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洪洞通背拳发展制约因素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3:48
  洪洞县是一方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圣土,这方热土孕育了生性豪爽、淳朴善良、勇于牺牲、不怕困难的洪洞人。洪洞保存有丰富的伏義女娲文化遗存,人文风物数不胜数,仅就洪洞大槐树、飞红琉璃宝塔、《赵城金藏》、广胜壁画就足以使洪洞驰名九州;遑论奇闻逸事,人文传说,更是汗牛充栋,灿若星汉。洪洞乃一方神奇之土地,华夏文明产生重要源头一份子。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一直流传一个古老且深邃的拳种一一洪洞通背拳,它是中华最悠久的拳种之一,在中华传统武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之珍宝。洪洞通背拳有完美的武术体制,包括通背母套一百零八式,几十个子套路,约有上百个老套及功理功法,拳经、拳谱、拳义等非常完善,是一个完整而苍古的武术王国。随着当代化进程和全球主旋律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处境的改变,我国的文明遗产连同生存的土壤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浸染,传统的一些武术技法随着时间的长流正慢慢消失,许多优秀的古老拳种正面对断代的危险,临危状态日渐明显,作为当地的拳种洪洞通背拳面临状况也不乐观。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临危状况依然严酷,洪洞通背拳眼下的状况是传承人的青黄不接,许多老拳师正在逐渐逝去,急待国家大力扶持,后援补充力量...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洪洞通背拳发展制约因素的探究


—1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樊汉武(左1)师傅与吴斌先生合影(笔者与樊汉武师傅家中拍摄)

天元,洪洞


—2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岳德富(中间)与第九代传人刘天元(左1)

主席,师傅,洪洞,协会


—3洪洞通背拳协会主席刘丑怪师傅(左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洪洞通背拳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洪洞县大槐树镇为例[J]. 刘志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10)
[2]传统武术发展思路与方向研究[J]. 王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4)
[3]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与发展研究[J]. 徐杰,石晓峰.  搏击(武术科学). 2015(06)
[4]当代社会制约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探析[J]. 唐志云.  大众科技. 2015(03)
[5]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J]. 赵海涛.  搏击(武术科学). 2015(02)
[6]太极拳大发展因素分析[J]. 王慧玲,杨景元.  搏击(武术科学). 2014(11)
[7]论传统武术的发展危机与时代反思——从武术体育化的视角[J]. 张道鑫,娄斌斌,鲍文平.  搏击(武术科学). 2014(09)
[8]浅析制约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J]. 马艳.  赤子(上中旬). 2014(17)
[9]洪洞通背拳价值的探析[J]. 吕艳琼,张燕群.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S1)
[10]浅谈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J]. 何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13(21)

硕士论文
[1]明代山西武术发展状况研究[D]. 范东杰.中北大学 2016
[2]洪洞通背拳与陈氏太极拳源流关系考[D]. 雷季明.上海体育学院 2015
[3]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的文化解读[D]. 霍萍.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D]. 陈松山.厦门大学 2014
[5]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D]. 闫晋光.西安体育学院 2013
[6]根祖文化视角下洪洞通背拳技术与思想的双重建构[D]. 金馨瑜.中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3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23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