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青少年穿暴走鞋的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5:58
  本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穿着暴走鞋在行走时和滑行时的足底压力特点,讨论产生暴走鞋足底压力特征的原因以及可能对青少年足部产生的损伤,为暴走鞋生产厂商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实验运用德国Novel Pedar-X测力鞋垫系统对15例男性青少年3种行走状态的步态变化进行分析。每位受试者穿着运动鞋在长度为20米、宽度为3米的测试通道上行走3次,穿着滑轮收入鞋底暴走鞋行走、暴走鞋打开滑轮行走2种状态分别完成3次。受试者穿着暴走鞋打开滑轮在测试通道上以3米/秒速度滑行3次,每次行走或滑行后受试者休息2分钟,每次行走或滑行的最稳定5秒钟测试系统采集数据,使用系统自带的Novel Database essential分析软件对行走实验和滑行实验获得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冲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青少年穿暴走鞋行走和滑行时足底压力特点。行走实验数据表明,对运动鞋、无滑轮暴走鞋、有滑轮暴走鞋行走时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冲量有显著性差异。滑行实验显示,暴走鞋滑行时足跟区冲量是普通运动鞋行走时足跟区的5倍。右脚足跟外侧与左脚足跟外侧峰值压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接触面积有显著性...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少年穿暴走鞋的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暴走鞋

运动鞋,基本结构,情况


2.2 实验用鞋实验用鞋为市场上随机购买的合格产品(如图2.1),后跟部位只有一个滑轮。与实验用暴走鞋做对比的是某品牌运动鞋(如图2.2)。图2.1:暴走鞋 图2.2:运动鞋其运动鞋与暴走鞋基本结构情况见表2.2所示。表 2.2:实验用鞋基本情况鞋型 重量(双,kg) 相对鞋跟高度(cm)运动鞋 0.415kg 1.0无轮暴走鞋 0.930kg 3.8有轮暴走鞋 0.930kg 5.0

鞋垫,测试系统


使用德国 Novel Pedar-X 测力鞋垫系统对 15 例男性青少年受试者 3 种状态的步化进行分析。每位受试者穿着运动鞋在长度为 20 米、宽度为 3 米的测试通道上行次,穿着滑轮收入鞋底暴走鞋行走、暴走鞋打开滑轮行走 2 种状态分别完成 3 次。鞋垫系统收集时间为各种状态最稳定的 5 秒,使用测力鞋底系统自带的 Notabase essential 分析软件对行走实验和滑行实验获得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积、冲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青少年穿暴走鞋行走时足底压力特点。分析年穿着暴走鞋的足底压力特征以及暴走鞋可能给青少年足部带来的损伤,为暴走产企业设计生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1.3 实验的仪器本实验使用的是德国 Novel Pedar-X 测力鞋垫系统(如图 3.1)。 使用该鞋垫测试系统自带的 Novel Database essential 分析软件对实验获得峰值压力、峰值、接触面积、冲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同时结合 Spss17.0 和 Excel2003 统计软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鞋跟高度在健身走过程中对足底压力的影响[J]. 王晓艳,马楚虹,钱永东,戴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2]国内外知名篮球鞋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 裘琴儿,陆毅琛,李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5)
[3]基于三维测力台系统的人体步态分析[J]. 李爱萍,胡军,刘合荣.  微计算机信息. 2010(13)
[4]行人特性对步行行为影响分析[J]. 马云龙,熊辉,蒋晓蓓,李振山.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09(01)
[5]对穿高跟鞋人群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J]. 陈奕男,闫红光.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2)
[6]青年女性穿不同高跟鞋自然行走的步态研究[J]. 闫松华,刘志成.  医用生物力学. 2008(05)
[7]运动鞋科技进展综述[J]. 程鹏,曲峰.  山西体育科技. 2008(03)
[8]运动鞋科技进展综述[J]. 程鹏,曲峰.  山西体育科技. 2008 (03)
[9]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J]. 王明鑫,俞光荣,陈雁西,杨云峰,黄四平,胡孙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09)
[10]中国青春期前男性肥胖儿童步态和姿势控制变化[J]. 王琳,徐冬青,李静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02)

硕士论文
[1]三款品牌乒乓球鞋的止滑与减震性能研究[D]. 翟苏迪.宁波大学 2012
[2]健美操专用鞋的生物力学研究[D]. 胡秋丽.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39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39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