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13 12:33
我国自1981年开展短道速滑运动,先后培养出李琰、张艳梅、杨扬、李佳军等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他们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近年来又培养出以王濛、周洋、范可欣、梁文豪等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他们自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来,在各种国际大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巩固了中国短道速滑在世界舞台的领跑地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多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他们在各种大赛中的优秀表现,也极大带动了我省人民参与短道速滑运动的热情。现在我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短道速滑运动中来,各级学校在冬季开设短道速滑课程,社会中也有各种形式的俱乐部,让不同类型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一项运动想要长盛不衰,说明其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完善的系统工程。针对黑龙江省而言,近几年比赛成绩并不理想,新老交替使得一、二、三运动员梯队建设中的问题也显露出来。在黑龙江省参与短道速滑的人数越来越多,为黑龙江省选拔后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选拔背景,但是如何选拔,怎样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向,是我省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本人通过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问题的提出
1.3 概念的界定
1.3.1 后备人才
1.3.2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1.3.3 青少年的概念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访谈法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黑龙江短道速滑国家注册运动员数量与其他运动队的横向对比
3.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3.2.1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传统选拔方式
3.2.2 社会中其他方式的后背人才选拔
3.3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梯队建设情况
3.3.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一、二、三线运动员的分布
3.3.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一、二、三线运动员人数
3.4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4.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地区分布
3.4.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年龄分布
3.4.3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男女比例
3.4.4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
3.4.5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参赛情况
3.5 青少年后备人才参与短道速滑的动机
3.6 影响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主要因素
3.6.1 影响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外界因素
3.6.2 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3.7 教练员对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的看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梯队增长平稳,一线运动员增长缓慢
4.1.2 传统培养模式与新型培养模式相结合
4.1.3 后备人才培养地区单一,训练方法过于传统,不够科学合理
4.1.4 青少年后备人才参与比赛的机会过少
4.1.5 家长的反对是制约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4.2.1 充分利用各地区自然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4.2.2 结合社会中其他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
4.2.3 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教学
4.2.4 为青少年后备人才提供竞技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统一: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J]. 唐建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J]. 朱昆,赵丙军,王兴.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3]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孙艳志. 品牌(理论月刊). 2011(07)
[4]浅谈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J]. 韩宛娜,杨敬研.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6)
[5]黑龙江省速滑三线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姜淑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6]黑龙江省业余体校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J]. 单清国,刘江. 冰雪运动. 2010(03)
[7]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双玲,朱宝峰,赵玉华,张宏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06)
[8]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J]. 李卫东,刘河旺.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1)
[9]我国速滑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新途径的研究[J]. 孙树滨,姜凤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06)
[10]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熊炎,杜鹃明,王涛. 山东体育科技. 2008(02)
博士论文
[1]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 王英峰.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 郑婕.北京体育大学 2006
[3]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 池建.北京体育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韩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D]. 张斌.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2]黑、吉两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海.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中国、加拿大高校高水平速度滑冰运动员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关成雪.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4]黑龙江省高职学院滑冰教学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闫雷.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0050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问题的提出
1.3 概念的界定
1.3.1 后备人才
1.3.2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1.3.3 青少年的概念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访谈法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黑龙江短道速滑国家注册运动员数量与其他运动队的横向对比
3.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3.2.1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传统选拔方式
3.2.2 社会中其他方式的后背人才选拔
3.3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梯队建设情况
3.3.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一、二、三线运动员的分布
3.3.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一、二、三线运动员人数
3.4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4.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地区分布
3.4.2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年龄分布
3.4.3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男女比例
3.4.4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
3.4.5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参赛情况
3.5 青少年后备人才参与短道速滑的动机
3.6 影响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主要因素
3.6.1 影响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外界因素
3.6.2 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3.7 教练员对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的看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梯队增长平稳,一线运动员增长缓慢
4.1.2 传统培养模式与新型培养模式相结合
4.1.3 后备人才培养地区单一,训练方法过于传统,不够科学合理
4.1.4 青少年后备人才参与比赛的机会过少
4.1.5 家长的反对是制约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训练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4.2.1 充分利用各地区自然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4.2.2 结合社会中其他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
4.2.3 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教学
4.2.4 为青少年后备人才提供竞技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统一: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J]. 唐建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J]. 朱昆,赵丙军,王兴.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3]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孙艳志. 品牌(理论月刊). 2011(07)
[4]浅谈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J]. 韩宛娜,杨敬研.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6)
[5]黑龙江省速滑三线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姜淑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6]黑龙江省业余体校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J]. 单清国,刘江. 冰雪运动. 2010(03)
[7]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双玲,朱宝峰,赵玉华,张宏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06)
[8]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J]. 李卫东,刘河旺.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1)
[9]我国速滑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新途径的研究[J]. 孙树滨,姜凤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06)
[10]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熊炎,杜鹃明,王涛. 山东体育科技. 2008(02)
博士论文
[1]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 王英峰.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 郑婕.北京体育大学 2006
[3]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 池建.北京体育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韩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D]. 张斌.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2]黑、吉两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海.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中国、加拿大高校高水平速度滑冰运动员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关成雪.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4]黑龙江省高职学院滑冰教学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闫雷.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600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