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姿势评估在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静态姿势评估在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静态姿势评估在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预防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静态姿势评估技术对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27名跆拳道运动员的静态身体姿势进行分析,找出运动员身上的异常姿势。研究发现,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分为接触型损伤和非接触型损伤,关节不稳定、肌肉力量不平衡、关节灵活性下降以及肌肉在长时间精力性负荷下导致的内部细微损伤积累是导致这些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跆拳道运动员静态姿势评估中出现异常姿势主要包括脊柱侧弯、圆肩驼背、骨盆前倾、0型腿、膝关节过伸等问题,这些异常姿势与跆拳道运动的专项特点存在密切相关,这些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可能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异常姿势增加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在跆拳道训练中由于这些代偿性动作所导致,成为累积性运动损伤的元凶;其次,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发挥的消极影响,使能量传递效率下降,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再次,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影响,如果在生活中不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姿势,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变成永久性姿势缺陷;最后,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生理心理等其他方面的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预康复来纠正跆拳道运动员的不良姿势,通过预防损伤的功能训练,有效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主要手段有:第一,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改善进行纠正,包括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全面性和改善运动员起腿动作发力技巧两个方面;第二,利用按摩拉伸等手段对紧张的肌肉进行放松,包括筋膜放松和拉伸技术两种方法;第三,通过功能性力量练习进行预康复,包括肌力平衡练习和核心稳定性力量两方面;第四,注重训练后的再生恢复,使训练中被激化紧张的肌肉在训练后得到放松恢复弹性;第五,在准备活动中加入姿势准备板块,可以有效的将人体的结构姿势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状态,是人体各个部位处于最佳的合理位置;第六,加强运动员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增强运动员本体感觉灵敏性,提高运动员对于身体姿势、关节位置等信息的自我感受控制能力;第七,通过加强核心力量练习改善运动员不良姿态。虽然静态姿势评估技术在跆拳道运动训练中有其特殊的优势,但是运用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跆拳道 姿势评估 异常姿势 运动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86.9;R8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17
- 2.1 身体姿势的相关研究11-13
- 2.1.1 姿势的释义11
- 2.1.2 姿势异常的危害11-12
- 2.1.3 影响身体姿势的原因12-13
- 2.2 姿势评估在竞技体育康复治疗中的应用13
- 2.3 关于运动损伤预防的相关研究13-15
- 2.4 跆拳道项目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研究15-17
- 2.4.1 关于跆拳道项目特征的研究15
- 2.4.2 国内关于跆拳道常见损伤的相关研究15-17
- 3 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17-18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8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调查法17
- 3.2.3 专家访谈法17-18
- 3.2.4 逻辑分析法18
- 3.2.5 数理统计法18
- 4 分析讨论18-35
- 4.1 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分类的以及损伤机制分析18-19
- 4.1.1 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分类18-19
- 4.1.2 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机制分析19
- 4.2 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姿势评估19-23
- 4.2.1 姿势评估测试对象19
- 4.2.2 姿势评估测试准备19-20
- 4.2.3 姿势评估过程20-21
- 4.2.4 姿势评估结果21-23
- 4.3 对跆拳道运动员静态姿势评估中出现的异常姿势进行原因分析23-26
- 4.3.1 对跆拳道运动员脊柱侧弯问题的分析23-24
- 4.3.2 对跆拳道运动员出现圆肩驼背问题的分析24
- 4.3.3 对跆拳道运动员出现骨盆前倾问题的分析24-25
- 4.3.4 对跆拳道运动员出现O型腿的分析25-26
- 4.3.5 对跆拳道运动员出现膝关节过伸的问题分析26
- 4.4 跆拳道运动员典型不良姿势对运动员可能造成的影响26-30
- 4.4.1 不良身体姿势增加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26-29
- 4.4.2 身体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发挥的影响29-30
- 4.4.3 身体异常姿势对跆拳道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影响30
- 4.4.4 生理心理等其他方面30
- 4.5 针对运动员出现的不良姿势进行预康复纠正30-34
- 4.5.1 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改善进行纠正31
- 4.5.2 利用按摩拉伸等手段对紧张的肌肉进行放松31-32
- 4.5.3 通过功能性力量练习进行预康复32-33
- 4.5.4 注重训练后的再生恢复33
- 4.5.5 在准备活动中加入姿势准备板块33
- 4.5.6 加强运动员本体感觉训33-34
- 4.5.7 通过加强核心力量练习改善运动员不良姿态34
- 4.6 姿势评估在跆拳道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34-35
- 4.6.1 姿势评估在跆拳道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应用中的优势34
- 4.6.2 姿势评估在跆拳道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应用中的不足34-35
- 5 结论与建议35-37
- 5.1 结论35-36
- 5.2 建议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召运,林家润,王兆丽,王广峰,王文燕;足球运动损伤和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S1期
2 ;运动损伤有什么特点[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3 刘亚男;高校体育短跑课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金宏宝;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及预防的原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刘飞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2期
6 赵士元;丁素琴;;对运动损伤有关问题的心理学分析[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荆春霞,王声ng,吴赤蓬,池桂波,李林涛;某体育学院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年03期
8 王安利;预防运动损伤新视角①——身体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J];田径;2001年03期
9 陈昱,任秀琪;不同季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杨世技;;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J];成才;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尔;高淑杰;;国家青少年短道速滑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牛海军;;400米障碍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姜晓珍;李凤芝;特木其勒图;;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规律探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邹本旭;李双军;;山地户外运动损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甘春龙;巴义名;;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毛杰;段峰;燕小妮;张葆欣;强大平;;陕西等8省市女子足球队2003-2004女足锦标赛期间运动损伤的分析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葆欣;毛杰;宋辉;席海龙;;五人制足球赛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欣华;刘旭华;吴文侃;;对乒乓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尹航;柏开祥;;关于篮排足三大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10 徐培;詹森.格林斯达夫;安德鲁.弗克斯;朱丽安.罗斯;;美国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经历的现象学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佳s
本文编号:432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3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