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世界优秀竞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攻防转换过程中技术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6:14

  本文关键词:世界优秀竞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攻防转换过程中技术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女运动员各8个级别、共计112场比赛的录像,分析跆拳道运动员攻防转换技术,解析当前跆拳道运动员的攻防转换技术的运用情况。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跆拳道竞技比赛中,攻防转换是指运动员交替运用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互相转换的过程,主要包括发起者进攻、应对者防守并转为反攻、发起者应对反攻等三个连续的阶段。2.在男女运动员的总体技术运用中,一分技术的运用率高于三分或四分技术,三分或四分技术的成功率高于一分技术;运动员多以横踢、推踢为主;勾踢的成功率最高,其次为拳。3.在女子运动员的攻防转换过程中,发起者在一分技术中,前横踢的成功率最高;三分或四分技术中,下劈、高位横踢、后旋踢运用率较高,勾踢的成功率最高。应对者的防守反击中主要防守技术是格挡防守技术;一分技术中,前横踢的成功率最高;三分或四分技术中,高位横踢、下劈是运用率、成功率较高的反击技术。发起者应对对手进攻所采取的主要防守技术是格挡防守;在防守反击技术中,攻防一体化技术的防守更容易反击成功;一分技术中,前横踢、后横踢的运用率、成功率较高;三分或四分技术中,高位横踢、高位推踢的运用率、成功率较高。4.在男子运动员攻防转换过程中,发起者在一分技术中,拳的成功率最高;三分或四分技术中,下劈、后踢的运用率、成功率较高。应对者的防守反击中主要防守技术是格挡防守技术;在防守反击技术中,格挡防守更容易反击成功;一分技术中,前横踢、推踢的运用率、成功率较高;三分或四分技术中,高位横踢、后踢的运用率较高;高位横踢、下劈的成功率较高。5.在攻防转换过程中,男女运动员进攻技术的运用率无明显区别,一分技术的运用率、成功率高于三分或四分技术:防守技术主要是格挡防守、步法防守、贴靠防守;男子运动员防守反击的运用率远高于女子运动员。6.在竞技跆拳道比赛中,攻防一体化的运用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攻防一体化防守反击三分或四分击打头部明显增加,得分效果明显。
【关键词】:跆拳道 攻防转换 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86.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4
  • 1.1 选题依据12-13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3
  • 2.1 跆拳道技术的定义与分类14-18
  • 2.1.1 跆拳道防守技术的分类及概述15-16
  • 2.1.2 跆拳道进攻与防守技术的关系16-17
  • 2.1.3 跆拳道技术的运用情况17-18
  • 2.2 攻防转换技术在其他运动项目领域的研究18-20
  • 2.3 跆拳道战术的定义与应用20-23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3-27
  • 3.1 研究对象23
  • 3.2 研究方法23-25
  • 3.2.1 文献资料法23
  • 3.2.2 录像分析法23-24
  • 3.2.3 数理统计法24
  • 3.2.4 逻辑分析法24
  • 3.2.5 专家访谈法24-25
  • 3.3 跆拳道相关概念阐述25-27
  • 3.3.1 竞技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术25
  • 3.3.2 竞技跆拳道比赛的实用技术25-26
  • 3.3.3 竞技跆拳道比赛中允许攻击的部位和得分分值26-27
  • 4 分析与讨论27-85
  • 4.1 竞技跆拳道攻防转换的内涵解析27-30
  • 4.1.1 竞技跆拳道攻防转换的内涵27
  • 4.1.2 竞技跆拳道攻防转换流程27-30
  • 4.2 世界优秀竞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的总体特征分析30-34
  • 4.2.1 女子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的总体特征分析30-31
  • 4.2.2 男子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的总体特征分析31-34
  • 4.3 世界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攻防转换技术的特征分析34-51
  • 4.3.1 发起者攻防转换过程中进攻技术的特征分析34-36
  • 4.3.2 应对者对发起者进攻技术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36-41
  • 4.3.3 发起者对应对者反攻技术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41-51
  • 4.4 世界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攻防转换技术的特征分析51-67
  • 4.4.1 发起者攻防转换过程中进攻技术的特征分析51-53
  • 4.4.2 应对者对发起者进攻技术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53-58
  • 4.4.3 发起者对应对者反攻技术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58-67
  • 4.5 男、女运动员攻防转换过程中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67-82
  • 4.5.1 男、女运动员比赛中发起者攻防转换过程中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67-69
  • 4.5.2 男、女运动员比赛中应对者防守反击技术的对比分析69-73
  • 4.5.3 男、女运动员比赛中发起者对应对者反攻技术应对方式的对比分析73-82
  • 4.6 跆拳道攻防转换技术运用策略82-85
  • 4.6.1 认真解读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变化对攻防转换技术的影响82-83
  • 4.6.2 深刻把握跆拳道攻防转换技术规律83
  • 4.6.3 着重加强跆拳道攻防转换技术训练83-85
  • 5 结论与建议85-87
  • 5.1 结论85-86
  • 5.2 建议86-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4
  • 附录94-9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伦·范·维尔恩,谢伦立;控制突破与攻防转换[J];安徽体育科技;1995年02期

2 ;排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8年05期

3 于斌;孙鲁沂;;篮球攻防转换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6期

4 ;均衡主义[J];乒乓世界;2008年06期

5 李惠芬;孔令辉攻防转换技术解析[J];乒乓世界;2000年12期

6 蓝马;大厨李玮峰[J];饮食科学;2005年01期

7 李晓东;从正手突破——攻防转换的精彩对局[J];乒乓世界;2004年01期

8 ;孔令辉攻防转换技术解析(续)[J];乒乓世界;2001年01期

9 王穆光;;篮球比赛中攻防转换速度的分析[J];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10 沈小勇;;论体工队男子篮球运动员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伟 何林民 朱建平;突破快慢概念的“节奏破坏”[N];解放军报;2012年

2 记者 徐梅;篮排球冬训红红火火[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记者 公兵 汪涌;中国足球屡遭“逆转”病在何处[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静;世界优秀竞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攻防转换过程中技术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2 王学生;世界乒乓球优秀男子选手发球接发球及攻防转换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张良;18-20届世界杯淘汰赛有效比赛时间内攻防转换特征的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纪准;第19届世界杯四强球队由攻转防瞬间防守特征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宁;足球比赛由攻转守时刻防守原则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世界优秀竞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攻防转换过程中技术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36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