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研究
本文关键词: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体育公共服务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近年来开封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效地提高了开封市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但从场地设施、体育信息服务及健身项目类型来看,此现状依然无法满足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把开封市打造成体育强市。本文以开封市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为着眼点,从体育信息需求、体育场地设施需求、体育运动项目需求、体质监测需求、体育指导需求、体育政策法规需求、体育公共组织服务需求七个维度出发,通过对开封市5个城区居民进行调查。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针对他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特点,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便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和进一步提高开封市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据研究发现,开封市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开封市城市居民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第二,城市居民进行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在广场或公园、公共体育场馆、自家庭院或室内等免费场所。第三,居民对球类,棋牌类,舞蹈体操类等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需求度高,而对太极武术类和水冰类运动由于受居民年龄和爱好的影响,则表现为需求度不高。第四,居民对进行体质测评、建立体质档案、锻炼前后的身体监测等体质监测项目需求度较高,而对于其他体质监测项目由于较少人员接触,导致其需求度不高。第五,开封市城市居民对运动技术、体质监测、健身计划指导的需求度较高,这表明开封市城市居民对常见的体育运动需要实际性的指导。第六,体育政策法规方面,开封市城市居民的兴趣大多集中在体育文化类、体育教育类、社会体育类等。第七,开封市城市居民对自发性群体健身组织、健身活动社团组织、市民健身俱乐部组织等公共体育组织需求度较高,而对一些会员制的健身会所需求度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满意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开封市城市居民的满意度越高其需求度越低,满意度越低其需求度越高。关于进一步满足开封市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建议是: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及免费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建设和完善;第二,加强体育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第三,加强体质监测服务力度,完善体制监测制度;第四,扩大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加强针对性的健身指导;第五,利用现代技术拓宽体育信息的传播手段和途径;第六,开展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拓宽居民锻炼方式。第七,加大对体育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对居民进行普及教育。
【关键词】:开封市 体育公共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需求 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16
- 1.1 选题依据10-11
- 1.1.1 国家政策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大力支持10
- 1.1.2 研究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必要性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6
- 1.3.1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的研究12-13
- 1.3.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13
- 1.3.3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研究13-14
- 1.3.4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研究14-15
- 1.3.5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研究15-16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22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2.1 文献法16
- 2.2.2 问卷调查法16-18
- 2.2.3 数理统计法18
- 2.2.4 逻辑分析法18
- 2.3 研究假设及变量选择18-22
- 3 结果与分析22-56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22-23
- 3.1.1 体育公共服务22-23
- 3.1.2 体育公共服务需求23
- 3.1.3 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23
- 3.2 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分析23-34
- 3.2.1 开封市城市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场所的交叉分析23-27
- 3.2.2 开封市城市居民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交叉分析27-31
- 3.2.3 开封市城市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公共组织的交叉分析31-34
- 3.3 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分析34-42
- 3.3.1 城市居民体育信息获取渠道分析34-35
- 3.3.2 城市居民场地设施需求分析35-36
- 3.3.3 体育运动项目需求分析36-37
- 3.3.4 城市居民体质监测分析37-38
- 3.3.5 城市居民体育指导需求分析38-40
- 3.3.6 城市居民体育政策法规需求分析40-41
- 3.3.7 城市居民体育公共组织需求分析41-42
- 3.4 开封市城市居民对各种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42-56
- 3.4.1 信度分析42-45
- 3.4.2 因子分析45-50
- 3.4.3 相关分析50-56
- 4 结论与建议56-58
- 4.1 结论56-57
- 4.2 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6
- 致谢66-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连慧;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3 彭先奎;体育科学概念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体育科学概念涵义的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黄力生,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6 冯大志,宋久存;浅谈体育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云民;体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8 林新利;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宋盛林,杨明远,杜忠杰;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10 张尚晏,王建军;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叶显葵;;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加强体育课程改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重庆体育科学》简介[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黄心豪邋曹_g;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7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8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1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马岗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开封市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3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