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轮滑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高校轮滑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自轮滑运动传入中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此外,轮滑运动的在全国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关于北京轮滑课在高校发展,自2009年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北京市高校轮滑课开设现状,为轮滑课在北京市的进一步推广提出对策和建议。期望能为轮滑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筛选出10所开设轮滑课的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资料法,撰写文献综述及调查问卷。2.通过访谈法,修改并确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效度检验。3.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筛选高校的体育教师21名、轮滑课学生300名发放调查问卷,15天后再次发放问卷,问卷信度检验。4.通过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课程设置72、32学时学校分别为90%、40%。理论课时4、2、0学时安排分别为10%、80%、10%;开设速度、花样、自由式轮滑及轮滑球学校分别为60%、70%、10%、10%。2.男、女性教师分别为85.7%、14.3%。年龄在20-30、30-40、40-50岁范围分别为0、71.4%、28.6%、0。职称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别为0、52.4%、47.6%、0。形成性、总结性评价分别为19.0%、100%。3.学生情况,男、女生分别为54.3%、45.7%名。选择兴趣、锻炼身体、学习技能、好修学分、其他的人数分别为34.8%、33.7%、19.9%、8.0%、3.6%。参加过比赛的学生33%。有轮滑经历学生64.9%。选择完全掌握、基本掌握、不能掌握课程的人数分别为37.3%、45.3%、17.4%。4.1所学校有专业场地。4所提供轮滑装备。5所学校组织"g2次/年比赛。研究结论:结论:1.轮滑选修课在高校中的开展已经有所进步,但仍然较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大差距,个别学校总课时安排不足,大部分学校理论课课时不足,没有正式出版教材。2.教师数量不足,轮滑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少,现有教师数量和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数为中青年教师,有学习的愿望,但参加专业培训机会少。3.教师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部分学生选修轮滑课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安全隐患。5.轮滑分会已经从冰雪轮滑协会独立出来,个别学校有专业轮滑场地。对策:1.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2.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3.引进师资或者加强师资培训。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轮滑的内部动机。5.培养学生轮滑运动中的安全意识。6.注重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7、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宣传。
【关键词】:首都高校 滑轮教学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62.8-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3
- 1.1 选题依据7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7
- 1.3 研究任务及框架7-8
- 1.3.1 研究任务7
- 1.3.2 研究框架 (见图 1)7-8
- 1.4 文献综述8-13
- 1.4.1 轮滑的概述8
- 1.4.2 轮滑运动的健身功能8-9
- 1.4.3 轮滑运动的教育功能9
- 1.4.4 国内外轮滑运动发展现状9-10
- 1.4.5 高校学生轮滑选修课开展研究现状10-13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4
- 2.1 研究对象13
- 2.2 研究方法13-14
- 2.2.1 文献资料法13
- 2.2.2 专家访谈法13
- 2.2.3 问卷调查法13-14
- 2.2.4 数理统计法14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14-29
- 3.1 北京市高校轮滑选修课开展现状14-26
- 3.1.1 对北京市高校轮滑课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14-18
- 3.1.2 对北京市高校教师队伍情况的调查分析18-21
- 3.1.3 对北京市高校选修轮滑课学生情况的调查分析21-25
- 3.1.4 对北京市高校场地和器材现状的调查分析25
- 3.1.5 对北京市高校轮滑组织比赛情况调查分析25-26
- 3.2 北京市高校开展轮滑课选修课的对策分析26-29
- 3.2.1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26
- 3.2.2 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26-27
- 3.2.3 引进师资或者加强师资培训27
- 3.2.4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轮滑的内部动机27-28
- 3.2.5 培养学生轮滑运动中的安全意识28
- 3.2.6 注重消除学生轮滑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28
- 3.2.7 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宣传28-29
- 4. 结论与建议29-30
- 4.1 结论29
- 4.2 建议29-30
- 参考文献30-32
- 附件32-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兴军;冰球运动员与轮滑球运动员技战术可有机转换的内在分析[J];冰雪运动;2003年01期
2 王振生;;天津大学选修轮滑课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分析[J];运动;2011年05期
3 徐三兆;;浅析第一届亚洲轮滑锦标赛主要强国实力和优秀选手的技术特点[J];冰雪运动;1987年03期
4 赵福生;;轮滑速滑的主要技术特点[J];冰雪运动;1989年05期
5 刘文学;朱志强;李莉萍;付进学;;评首届全国轮滑锦标赛[J];冰雪运动;1990年03期
6 刘文学;田晓军;李兴汉;;中国轮滑球队是怎样获得金牌的[J];冰雪运动;1990年05期
7 刘文学;韩世昌;朱自强;李兴汉;;谈中国轮滑球队的进攻特点[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8 付进学;;从射门看中国轮滑球队的长与短——第四届亚洲轮滑锦标赛轮滑球比赛调研报告[J];冰雪运动;1992年03期
9 陈荆珊;刘文学;朱志强;傅颖;;从首届澳门国际轮滑球赛看我队的技术水平与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朱志强;对我国轮滑球运动发展的分析研究[J];冰雪运动;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_g;轮滑球,技艺在风火轮上比拼[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颖;普及提高两手抓 让轮滑更受欢迎[N];中国体育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朱素英;北戴河第五届轮滑节盛装启帷[N];经理日报;2009年
4 曹_g;亚洲轮滑锦标赛中国夺两金[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谢向荣 实习生 吴丹榕;海口能否成为“轮滑天堂”?[N];海南日报;2008年
6 项涓;2012轮滑瞄准阳光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于红立 项涓;轮滑球助推学校体育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轮滑发展及动态[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曹纯菲 王宏心 沥金;将体育融入校园生活[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旭光;发挥协会优势 开创新局面[N];中国体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明;滑冰与轮滑项目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健;广州市高中开展轮滑球的可行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2 王晓亮;对我国单排轮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王海庆;哈尔滨市少儿速度轮滑俱乐部现状的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浩;北京市高校轮滑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5 周柱;长春市少儿速度轮滑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年
6 魏晓宁;吉林省高校轮滑项目师资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柯海燕;上海市少儿轮滑培训行业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薛志伟;辽宁省普通高校轮滑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达;长春市中小学开设轮滑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良富;长春市青少年业余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高校轮滑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3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