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6:31

  本文关键词: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家庄市 乒乓球 后备人才 体教结合


【摘要】:由国家对运动员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其专注地进行训练和竞赛,这种模式被称为“举国体制”。“举国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被逐渐重视,并达到一个新的高标准,逐渐出现运动员文化素质缺失的问题,加之后备人才的培养政策单一、管理体制滞后、适应社会需求不足等问题,“举国体制”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在此背景下,为保证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共同发展,“体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乒乓球后备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对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表率,逐步形成了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商业系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共同促进了石家庄市乒乓球水平的快速发展。所以,本研究以此地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对象,详细分析了如今石家庄市人才培养现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当地访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推理等方法。同时对石家庄市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一)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在“体教结合”方面大多重视不足。多数只注重运动成绩,接近半数的运动员不愿过多侧重文化课学习。(二)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由体育模式、教育模式、商业模式组成,其中“体教结合”方面发展较好有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和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三)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在“体教结合”方面存在着体育竞训与文化教育脱节的现象,在规章制度、奖惩方案、学籍管理、学训安排、就业指导方面均有较为严重的脱节。
【关键词】:石家庄市 乒乓球 后备人才 体教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绪论10-14
  • 1 文献综述14-20
  • 1.1 乒乓球后备人才及体教结合相关概念界定14-15
  • 1.2 国外研究现状15
  • 1.3 国内研究现状15-20
  • 1.3.1 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15-16
  • 1.3.2 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16-17
  • 1.3.3 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7
  • 1.3.4 体教结合理论研究17-20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0-24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4
  • 2.2.1 文献资料法20
  • 2.2.2 访谈法20
  • 2.2.3 问卷调查法20-22
  • 2.2.4 现场观察法22
  • 2.2.5 数理统计法22
  • 2.2.6 逻辑分析法22-24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24-50
  • 3.1 师资情况分析24-27
  • 3.1.1 教练员基本情况24-25
  • 3.1.2 教练员执教年限25
  • 3.1.3 教练员学历、职称以及科研情况25-26
  • 3.1.4 教练员继续教育情况26-27
  • 3.2 后备人才情况分析27-28
  • 3.2.1 运动员基本情况27
  • 3.2.2 运动员运动年限情况27-28
  • 3.2.3 运动员运动等级情况28
  • 3.3 相关管理制度情况分析28-32
  • 3.3.1 训练管理制度情况28-29
  • 3.3.2 体教结合学习制度情况29-30
  • 3.3.3 相关奖励制度情况30-32
  • 3.3.4 相关制度执行情况32
  • 3.4 训练环境情况分析32-33
  • 3.5 体教结合文化课学习情况分析33-34
  • 3.5.1 运动员学习上存在问题33
  • 3.5.2 体教结合文化考试情况33-34
  • 3.5.3 运动员弥补文化课程情况34
  • 3.6 训练及竞赛情况分析34-38
  • 3.6.1 运动员训练动机34-35
  • 3.6.2 运动员训练强度情况35-37
  • 3.6.3 参与竞赛情况37-38
  • 3.7 乒乓球后备人才经费投入分析38-39
  • 3.8 招生及就业去向情况分析39-41
  • 3.8.1 体育系统情况39-40
  • 3.8.2 教育系统情况40
  • 3.8.3 商业系统情况40-41
  • 3.9 石家庄市乒乓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及其培养特点41-50
  • 3.9.1 体教结合体育模式培养特点分析41-42
  • 3.9.2 体教结合教育模式培养特点分析42-44
  • 3.9.3 体教结合商业模式培养特点分析44-46
  • 3.9.4 体教结合新形势对培养模式的影响46-50
  • 结论与建议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6
  • 附录56-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强辉;郭修金;;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华洪兴;;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6年06期

3 董静;董国永;郭敏;;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4 赵一平;赵先卿;马力;;对“体教结合”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文红斌;马飞;;对我国“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6 夏尧远;;对2008年奥运会前后高校“体教结合”问题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7年03期

7 陈子锐;林少娜;;探讨“体教结合”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8期

8 杨剑;古强;;“体教结合”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费瑛;刘静春;;对我国“体教结合”战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12期

10 潘裕;;“体教结合”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宏;;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契合度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梁强;;运动员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体教结合”模式[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吴建喜;;论体教结合体制性障碍及突破[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丛振江;金之栋;;“体教结合”发展趋势的探讨[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5 丛振江;金之栋;;“体教结合”发展趋势的探讨[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华洪兴;;超越“路径依赖” 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斯迪虎;平杰;虞重干;;创建“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和谐机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一飞;;关于我国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志华;钟秉枢;周建梅;;我国体教结合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赵一平;;“体教结合”行动系统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张月亭;把“体教结合”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N];衡水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叶志明;“体教结合”的瓶颈突破[N];文汇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奉天 实习生 唐福春;南充体教结合领跑全省[N];南充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卢苇;体教结合是双赢[N];中国体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卢苇 李雪颖;让体教结合走得更远[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撰稿 平萍 赵丽斌;上海,,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李万祥;“体教结合” 快乐成长[N];经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薛原 马剑;大学探路体教结合[N];人民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谷苗;“学生军”展示体教结合范本[N];文汇报;2013年

10 黄心豪 陈建族;广州召开体教结合工作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建喜;论“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转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维文;佳木斯市中小学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聂盼;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效果及其保障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韦焕敏;贵州省威宁县高原中长跑、竞走项目训练地“体教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宏扬;中国大学生高水平女子篮球运动员(东南赛区)“体教结合”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周文青;“体教融合”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欧阳骁骏;我国“体教结合”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7 易清;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问题审视与发展构想[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孙明s

本文编号:544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44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